机关事退和企退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和实际缴费指数,都是一样的吗?

截止到2024年5月份,机关事退和企退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并不相同,比如机关事退人员的退休时间因为是在十年过渡期之内,所以养老金也是按照新老办法对比的方式计算的,而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则是按照缴费年限、缴费档次,以及退休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等数据计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规定来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十年过渡期就要结束了,从2024年10月份开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就完全按照新办法计算了,而养老金计算方式也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实现了并轨,那计算两者的养老金待遇时,机关事退和企退人员的缴费指数并不是相同的,不管是视同缴费指数还是实际缴费指数,机关事退和企退人员的情况都是因人而异的。

比如实际缴费指数都是按照本人的缴费基数确定的,本人的缴费基数越高,则可计算的缴费指数也就会越高的,而对比来说,机关事退人员的缴费基数都是普遍较高的,所以可计算的实际缴费指数也是普遍高于企退人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则机关事退和企退人员的计算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其中,大部分企退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都是按照1计算的,少部分地区的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当地规定的数据确定的,还有部分地区的视同缴费指数是不计算的,而平均缴费指数也是按照实际缴费指数的平均值确定的。

对于机关事退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来说,计算方式都是由3项数据确定的,其中,机关单位的人员是按照职务、级别和调节指数计算的,而事业单位的人员则是按照岗位、薪级和调节指数计算的,所以机关事退人员的职务和岗位不同,则可计算的视同缴费指数也是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就可以看出,因为机关事退和企退人员的实际情况不同,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方式不同,所以两者的实际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也都是不同的,进而可计算的平均缴费指数也是又高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