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严党议事,成员一般是严家父子以及重要谋士鄢懋卿、罗龙文。

可见这两人是严党的核心成员,罗、鄢两人是严世蕃的心腹。小阁老三人组,策划了浙江毁堤淹田,严嵩后期将人事大权交给儿子严世蕃后,基本就是他们商议。

郑必昌、何茂才是罗龙文、鄢懋卿举荐升任浙江巡抚、和布政使的,平日罗龙文也一直写信给郑必昌,下达指令以及将京城的一些信息透露给他。

剧中罗龙文是通政司通政使,朝廷官员的奏疏,一般是先送到通政使司。可见严党控制了官员的言路,罗的位置也很重要,他是小阁老的心腹。

历史上罗龙文,安徽歙县人,号小华山人。是小阁老严世蕃的幕僚,任中书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还有一个身份,明代徽墨四大名家之一。

徽墨界常说的罗小华,就是这位罗龙文。

年轻的罗龙文是文化人,在很年轻时已经算是制墨业的大拿了,他用桐油烟制墨并掺杂“金珠玉屑”等配料,品质精良,而且华丽,直接就瞄准了当时的奢侈品市场,并且深受朝野上下欢迎。

他的墨被誉为:“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

凭着制墨方面的名气,他认识了官场中的很多人,还得到了嘉靖的赏识,正是这样的机缘和小阁老相识,之后入了他的幕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脚迈入官场,靠上严阁老,这位文化人的命运也改变了。

在电视剧中,也隐约地介绍了,罗龙文精通文房四宝的背景。

在高翰文去浙江任职之前,去拜访严世蕃,小阁老用一套绝品的文房四宝,作为礼物送给这位即将赴任杭州知府,让这位前探花受宠若惊,立刻拜了小阁老为师。

在一旁的罗龙文来一句:我可是追着小阁老要了很久,都没要到。

当时只觉得罗龙文是个托,为了让高翰文心存感激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仔细想想,罗龙文是制墨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套文房四宝的价值,更多的是他的兴趣。

在剧中,罗龙文的说话的艺术水平很高,经常让严嵩的怒火转瞬消失。

首辅严嵩收到胡宗宪奏疏,关于浙江毁堤淹田,他大吃一惊,事先他一点不知情。

于是就问儿子和鄢懋卿、罗龙文原因。

小阁老一向脾气火爆,直接说不淹田就改不了。

这时罗龙文补充回答堪称一绝,他说“老百姓不体谅朝廷的难处,我们也只能这样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又说“胡宗宪只要和郑泌昌、何茂才,还有杨公公他们一个口径,报个天灾也就过去了,谁想到他这次竟如此不可理喻。”

小阁老三人组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在百姓不想改和胡宗宪不可理喻身上,妥妥的不要脸。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严嵩也没有办法,“世蕃,你这就拿着这封奏疏去司礼监,在皇上去裕王府前想办法递给吕公公。请吕公公到了裕王府再把奏疏当面给皇上,让皇上当时就给旨意。”

罗龙文立刻拍马屁:阁老这个主意高。

严嵩曾这样评价罗龙文:“知微知彰者,罗龙文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龙文紧紧跟随严世蕃,命运也随着严党的覆灭而毁灭。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罗龙文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