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编辑 快看原同学

前言

《麦克白》是由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与《哈姆雷特》《奥赛 罗》《李尔王》三部戏剧共称为“四大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规歌剧中女主人公的音乐形象塑造,不论从剧本、语言还是旋律等多方面,大多都塑造了一位或天真烂漫、为爱痴狂的少女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聪明善良、风情万种游历于欧洲贵族阶层之间的风流女性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麦克白》中对女主人公麦克白夫人的形象塑造却反其道而行之,从邪恶语言、惊悚的人声歌唱旋律、阴暗低沉的伴奏旋律构建了 一位看似邪恶的音乐形象——隐性的正面人物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小原将会从多角度,对剧中“麦克白夫人”的“双面”音乐形象进行分析。

歌剧《麦克白》介绍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简短、最受欢迎的杰作之一,除了描写人性阴暗面相当成功外,也有一些怪力乱神的巫术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有传闻称是莎士比亚为了奉承当时的苏格兰王 哲姆斯六世而故意撰写的,因为这位国王正是一位虔诚的巫术信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克白》是一部四幕歌剧,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当属麦克白与他的夫,。结合 《麦克白》的文学作品与歌剧作品来看,麦克白是一个矛盾的存在,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善与恶的交织,他有着对权力的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同时也对自己获取权力的不正当手段而感到恐慌、懊悔,威尔第在歌剧中将麦克白通往权力道路途中所表现出来的脆弱、犹豫、 恐惧、罪恶感等等这些性格方面的特点,刻画描写的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麦克白这一角色 的音乐创作中,变化音乐体和惊慌的节奏发挥了极大作用,就像麦克白迷茫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克白夫人毫无疑问是全剧的中心人物,她的出现不但在歌剧中起着推进剧情发展的 重要作用,同时在当时的歌剧创作中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女高音这个声部的角色界定。

麦克白夫人的“支点”效应

“支点”一词来源于著名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所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部歌剧中,麦克白夫人的人物形象贯穿始终,将这部歌剧中的两位主角人物麦克白与其夫人进行对比,后者的音乐形象与个性特点明显的更加鲜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突出麦克白夫人支点效应的地方共计三处,对麦克白有着安抚思想、稳定大局并且推进事情发展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突显麦克白夫人支点效应,并成为剧情推手的部分是在歌剧第一幕的第二场中,在她第一幕第一场刚出场,用充满惊喜的声音念出麦克白写给她的信时,麦克白夫人的野心就基本已经昭然若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克白在信中用诉说趣事的语气与夫人分享碰到女巫的事情,而夫人则立刻从中看到了手握权力的希望,表明野心勃勃的她此时已经做好了付出一切,也要帮助丈夫得到王位的准备。

第一幕第二场中,麦克白夫人便怂恿丈夫,趁着夜幕杀死了来城堡过夜的国王,以此如愿的得到了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麦克白夫人首次在整部歌剧中,性格部分展现出远超麦克白的地方,是她替犹豫不绝的麦克白做出刺杀国王的决定, 也是她冷静地替刺杀完国王精神陷入混乱状态的麦克白,进行了完美善后,免除了被人怀疑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与麦克白的“被动行凶”相比,麦克白夫人这一角色一出场,便很明显 的站在了“善”的对立面。

第三次突显麦克白夫人支点效应以及对剧情的推动作用在歌剧第三幕中,麦克白因为恐惧并且为自己的未来感到不安,所以前往山洞请求巫女帮助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望女巫可以为他指明前进的道路,但却因为女巫所说使他完全无法接受,故而昏厥在了山洞中,麦克白夫人在山洞中找到了昏倒的丈夫,为了保住王位,最终决定要灭绝马克杜夫及其家族, 并且还要找出班柯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三处的发展来看,麦克白夫人每一次决定背后都蕴含着浓厚的腥风血雨,她是隐藏在黑暗中的“刽子手”,在麦克白谋权篡位的道路中,麦克白夫人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

对麦克白来说,在他的内心深处是有着对权利与王位的渴望,但因为性格方面脆 弱、犹豫不决等原因,他也很有可能仅仅只徘徊在得到王位的幻想当中而无法前进一步, 麦克白夫人的存在便是帮助了麦克白将这些幻想逐一的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部歌剧表面上看起来 是麦克白夫人不断地怂恿和逼迫麦克白去进行一次次的谋杀,逐渐将心理并不怎么坚强 的麦克白一点点的逼疯。

但其实麦克白夫人每一次提出“恶”的决定背后,都是在替麦克白解决烦恼与痛苦,意图帮助麦克白排除一切困难坐稳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莎士比亚文字下的《麦克白》很显然是一个父权主义社会,女性需要依附于男性生存,妻子会想丈夫之所想。

麦克白并不是如我们单纯看到的那样对权力毫无欲望,他只是缺乏行动的勇气,而麦克白夫人的所作所为也许只是将麦克白心里的阴暗面,更加赤裸裸的反馈在了众人的面前,因此她才能推着麦克白一步步跌进权力的深渊。

麦克白夫人双面音乐形象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部分的歌剧创作中,作曲家或者说当时歌剧创作的环境,潜意识赋予了女高音或女主人公一种特定的女性形象。

而威尔第歌剧《麦克白》中的女主角麦克白夫人一角可以说与之大相径庭,完全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女主角的认知,善良、温柔、天真等等美好的词汇都不能用来形容她,取而代之的是邪恶、狠毒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歌剧《麦克白》中也对麦克白夫人这一反面形象进行了大量的刻画,这部作品中对于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便打破了以往表达女性美好的惯例,为我们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音乐形象与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麦克白夫人与以往不同的之处,单从其作品中的歌词来看, 就已经是有违道德伦理的言论,其间充斥着谋杀、鲜血等等血腥的词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还对其丈夫麦克白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王位的怂恿鼓动从麦克白夫人这些直接展示在众人面前的一面看,其确实与善良、单纯等美好的形容词没有丝毫关联。

并且麦克白夫人的音乐风格与以往对比也是独树一帜,与其他优美动听的音乐风格相比,为麦克白夫人所创作的音乐旋律,给人更直观的感受总是带着黑暗的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麦克白》这部歌剧中,对麦克白夫人反面形象的定位不容置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其更深层次的探索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精彩的地方,透过表面看内在,麦克白夫人其实是一位隐性的正面人物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歌剧中大量关于刻画麦克白夫人邪恶一面的内容中,依旧可以寻找到有关表明麦克白夫人内心存在良知的蛛丝马迹。

在对咏叹调《光芒已渐消失》进行语言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对两个乐句同样的歌词“一项新的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音乐对于表情记号变化以及音高变化而产生不同语气效果的处理,并且还有紧随其后的一句表情记号为极强的,歌词内容为“必须如此!”的乐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三个乐句的结合,可以非常清晰的感受到麦克白夫人当下的心理活动,由最初的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麦克白夫人短暂而隐晦的表露出了其内心尚存的良知与邪恶欲望之间进行的斗争过程。

表明了其并不简单的如表面形象所表现出的单一,在此也可从麦克白夫人的身上体会到关于人性多面与复杂性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麦克白夫人的心中,应当也时刻在内心进行着有关于善与恶之间的拉锯战, 最终的精神失常,就是麦克白夫人隐性正面形象的呈现。

总结

在歌剧中,常常通过积极正面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和表演来塑造正面音乐人物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歌剧《弄臣》中,对女主人翁吉尔达的塑造却是一个例外,作曲家使用邪恶的语言、惊悚的人声歌唱旋律和阴暗低沉的伴奏旋律,以及演唱者在二度创作时运用的技巧,塑造了一个看似邪恶的音乐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在歌剧《麦克白》中,对女主人翁麦克白夫人的音乐形象构建过程则相反,作曲家用负面的语言和行为来塑造她的形象,但这并不仅仅是为了构建负面人物形象,而是为了后续隐性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做好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歌剧《麦克白》共分为四幕,前三幕通过麦克白夫人怂恿其意志不坚定的丈夫,进行谋杀的负面语言和行为来塑造她的显性负面音乐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麦克白夫人的精神失常是她正面音乐形象构建的起点,是内心正义善良战胜邪恶的结果,歌剧《麦克白》通过麦克白夫人的精神失常教化了观众,传达了以善为先的人生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麦克白夫人双面音乐形象的塑造,从反面论证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歌剧《麦克白》中对麦克白夫人的塑造,恰如海明威冰山理论中海面之下的冰山根基,而她隐形的正面音乐形象则如海明威作品中浮于海面之上的部分,需要观众去体会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