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收集整理和辛勤创作的内容,文中涉及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书籍、图片、人物等,如果有侵权嫌疑,请联系作者删除

前言

周幽王,姓,名宫湦(shēng),周宣王姬静之子,西周第十二任君主,也是最后一位。

周幽王继位后,立妃子申后为王后,申后所生之子姬宜臼为太子。

周幽王早产出生,宣王问大臣该当如何。因为古人非常迷信,对于不足月而出生的婴儿,不知是吉是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巫师占卜之后对宣王说:“如果孩子生下来是健全的,那必是灾星,有亡国之祸;如果孩子有残疾,那反而是好事。”

结果孩子生下来,非常健康,宣王要将其杀死,大臣又纷纷阻拦:“大王只此一子,如果杀死,大王无后,国家无君,和亡国又有什么区别呢?”周幽王因此得以存活。

01 亲小人远贤臣

周幽王在位11年,期间国家灾祸不断。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各地不是大旱就是洪水,西周都城镐京发生了地震,并引发泾、渭、洛三条河脉发生变化,三条河水流枯竭,周的祖地岐山也发生崩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诸侯、士大夫等都知道这是亡国之兆,劝周幽王修德养身,祈告上天,但周幽王置之不理。

周幽王在服丧期间就吃肉喝酒,没有一点悲伤的神色。他暴虐无度,喜怒无常,沉溺声色,不理朝政。对于各贤臣提的意见置若罔闻,慢慢贤德的大臣都辞官隐居,而他身边慢慢聚集的都是小人谄臣。

赵叔带(赵姓,名带,排行三的大臣)直谏周幽王应勤政恤民,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听信奸臣(guó)石父的谗言,将赵叔带削职为民,赶出朝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叔带一怒之下,离开了周,带着家眷去了晋国。

他就是晋国六卿之一赵氏的祖先,赵衰赵盾就是他的后裔。最后三家分晋,赵氏创立了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02 褒姒入宫

大夫褒珦听说赵叔带被罢官,进宫找周幽王求情,被关进大牢治罪。

褒珦的儿子洪德,偶然去乡下收租,见到一名女子在井边打水。虽是村姑打扮,仍掩盖不住绝世容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德大喜:“我爹罢官入狱,生命危在旦夕,如果将这名女子献给天子,定能使父亲脱离牢狱之灾。”

洪德打听到女子名褒姒,于是用棉布丝绸三百匹把褒姒买回家。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为褒姒制作绫罗绸缎并加以调教,教她面见天子的礼仪。

准备好之后,洪德带褒姒到了镐京。向周幽王替父谢罪:“臣自知父亲罪该万死。特地寻找一名美女,进献给大王,希望得到宽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幽王马上宣褒姒上殿。待行礼之后,幽王抬头一看,只见褒姒顾盼生辉,光艳照人,顿时龙颜大悦,赦免褒珦,官复原职。

很快褒姒怀孕满十个月,生下一个儿子。幽王爱如掌上明珠,起名叫伯服

随着伯服慢慢长大,幽王慢慢就有了废掉宜臼,立伯服为太子的念头。

随即,在朝会之上,周幽王下旨废掉宜臼的太子之位,立伯服为太子,将申后母子赶出王宫,遣送回申国。两旁大臣此时已敢怒不敢言,皆闭口不语。

03 烽火戏诸侯

褒姒虽然当了王后,但从来没露过笑脸,幽王想尽办法都没能让褒姒高兴。

此时虢石父给幽王出主意:“骊山有烽火台,本是为了防止异族入侵所修建。只要点起烽火,诸侯就会来救援。这么多年来,天下太平始终没点过。您可以和王后同游骊山,然后点起烽火,诸侯派来救援。到了之后又找不到敌寇,王后必笑。”

郑伯友听说此事,连忙阻止:“天子无缘无故戏弄诸侯,失信于天下,到时发生了紧急事情,诸侯还如何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幽王不听,吩咐手下点燃烽火。很快诸侯点齐兵马,千里奔袭来镐京救驾,结果被幽王挖苦一顿之后,灰头土脸地走了。褒姒看到之后,忍不住大笑。

04 镐京之乱

申后的父亲申侯是申国的国君,因女儿和外孙被废,有意谋反,但又因兵少将寡而发愁。

手下的谋士吕章提议:“西戎目前兵精粮足,可以和他借兵攻打镐京。到时候让宜臼即位,西戎人没见过什么世面,给点金银珠宝就打发了。”

西戎首领爽快答应,兵分三路,杀向镐京,把镐京围得水泄不通。

大臣赶紧让幽王派人去骊山点燃烽火台求救,无奈诸侯刚刚被戏耍一回,这次以为又是假的,所以没有派一个兵来。

郑伯友一看不妙,带着幽王、褒姒和伯服逃到骊山,途中为保护幽王,被乱箭射死,太子伯服也命丧途中。褒姒因长得漂亮被掳走当做西戎的玩物,幽王也被一刀砍为两段。

西戎首领见到镐京的繁华,便把军队驻扎于此,不想再回西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申侯非常焦急,他的本意是借西戎之兵威胁幽王,重立宜臼为太子,哪知道幽王被杀,异族盘踞京城,百姓对申侯都恨之入骨。

申侯暗中联系晋国国君、卫国国君、秦国国君,请他们发兵救援,同时把郑伯友的死讯传回了郑国。

郑伯友的儿子掘突听说父亲惨死,带领大军星夜兼程,与其它三国会师,分别在镐京的东南西北四面扎营。

半夜,申侯在城内将城门打开,四路兵马一齐杀入,西戎大败。因为跑得匆忙,扔下了褒姒,褒姒无脸见人,上吊而亡。

收复镐京之后,申侯带领四国的首领共同迎接宜臼入城,选黄道吉日即位为周天子,史称周平王。

05 平王东迁

朝会之上,论功行赏:

卫侯晋升为卫公,晋侯又分封了土地。

郑伯友为救驾战死,赐称号为(史称郑桓公),世子掘突继承父亲的爵位,并被加封田地一千顷。

秦国原是附属于大国的小国,这次加封秦君为秦伯,加入诸侯的行列,从此秦国走上了强国之路。

第二天,诸侯来谢恩,平王又封卫公为司徒,郑伯掘突为卿士,留在朝里辅政。只有申侯、晋侯,因为本国都邻近西戎,怕边境上有事,各自返回。

申侯见掘突英勇刚毅,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就是武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戎自从到镐京胡闹了一通,熟悉了来往的道路。加之被打败,好处没捞到,反而损兵折将,自然心怀怨恨。于是隔三差五地进攻镐京,镐京烽火不绝,诸侯救驾也是疲于奔命。城里边的宫殿也被糟蹋的颓壁残墙,一片凄凉。平王萌发了迁都洛邑的念头。

群臣都没有异议,只有司徒卫武公反对:“镐京,左有形势险要、高峰绝谷的淆山和函谷关,右有物产丰富的陕甘和四川,依山靠水,沃野千里,天下的优越地势,没有比这儿更好的了。洛邑虽然居于天下的中心,但地势平坦开阔,容易四面受敌,因此先王虽然同时建两个都城,但是始终居住在西都。大王如果放弃镐京而迁都洛邑,恐怕王室就要衰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王默然,但最后还是决定东迁,定都洛邑,从此之后,西周灭亡,而周天子的地位已是大不如前。

思考评论:

  1. 褒姒只是一个可怜人而已,不能否认她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但真正祸国殃民的是天下共主周天子,褒姒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罪魁祸首应该是周幽王;
  2. 周幽王视天下如玩物,最后身首异处,也算是自食恶果;
  3. 平王东迁实属无奈之举,但如果他励精图治,待国力强盛之后解决西戎的外患,重返镐京也是可能的,但东周后续之君一个不如一个,臣强主弱已成定局,可叹!

你觉得应该如何评论周幽王这个人?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