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后,南方不少省份强降雨似乎都没有停止过,而5月19日在广西特别是南宁下的暴雨,直接破了很多纪录,其滑动60分钟雨量,不但超过了广西全区的强降雨纪录,更是超过了2021年7月20日郑州特大暴雨滑动60分钟最大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滑动60分钟雨量

滑动60分钟雨量是指在过去60分钟内,任意连续60分钟时间段内的最大降雨量。换句话说,就是选定某一个时间点(如10时15分),然后往前倒推1个小时(即9时15分)作为起始点,统计这一连续1小时内的累积降雨量。由于统计的时点是变动的,因此称为“滑动”6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60分钟雨量是气象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描述短时间内的强降水事件。它能够反映出极端降雨事件的强度,对于预测和防范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南宁大暴雨中,滑动60分钟雨量的异常增长表明了降雨强度的极端化特征。这种极端降雨事件对城市排水系统、水利设施以及居民生活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滑动60分钟雨量的监测和预警对于指导城市防洪减灾工作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州“7·20”特大暴雨是近年来我国遭受的一次严重自然灾害,其整点一小时雨量和滑动60分钟雨量均达到了历史极值。而南宁大暴雨的滑动60分钟雨量超过了郑州“7·20”特大暴雨的整点一小时雨量,这进一步凸显了此次暴雨的极端性和严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宁这次降雨为何这么大

南宁在2024年5月19日发生的大暴雨,其天气系统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当天广西多地受到高空槽和低涡切变线的影响,这是两个重要的天气系统。高空槽通常是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的地方,容易形成降水。而低涡切变线则是一种低层大气中的不稳定区域,容易引发强烈的对流天气。

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和偏南急流等多个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为南宁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和强烈的上升运动,这是产生大暴雨的必要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偏南急流(副热带急流)也是导致此次大暴雨的重要因素。偏南急流是指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湿气流,其携带了大量的水汽。当这种暖湿气流与低涡切变线相遇时,会在南宁地区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水汽迅速凝结并释放大量潜热,从而引发暴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宁地区的地形也对降雨产生了影响。南宁地处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地形复杂。山区地形抬升作用使得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凝结释放大量潜热,进一步增强了降水强度。

大暴雨对南宁的影响为何要小于郑州720

这次南宁大暴雨虽然滑动60分钟雨量超过了郑州720大暴雨,但影响和后果却没有郑州那么重,笔者认为这可能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差异:近年来,我国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与郑州相比,南宁由于处在南方,降雨量本来就比较大,因此在城市排水系统、防洪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可能更加完善。这使得南宁在面对类似极端天气事件时,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和减轻灾害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南宁在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方面可能更为完善。通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南宁能够迅速调动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灾害损失。而郑州在720大暴雨中,由于对降雨的影响预估不足,预警不及时、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灾害损失较为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理环境与社会因素:南宁和郑州在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南宁地处南方,气候湿润,河流众多,有利于水资源的排泄和分散。而郑州地处北方,气候相对干燥,河流较少,且地势平坦,容易形成内涝。

灾害应对经验:郑州在720大暴雨后,积累了一定的灾害应对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包括南宁在内的其他城市来说,肯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学习郑州的经验教训,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建设,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肯定要比以前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