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百姓而言,在土地收入骤降的情况下,非税收入大幅增长绝非好事!
2024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49172亿元,同比下降4.9%,非税收入11705亿元,同比增长10.1%。非税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达19.2%,为2009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催命符金、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以及罚款罚没收入等,在税收收入承压下弥补财政不足。
2024年一季度土地出让没有起色,土地财政萎靡不振,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增长乏力之下,非税收入却大幅增长,一正一反两相抵消却能实现大涨,这些情况只说明了当下盘活国资带来的收入和罚款罚没收入都在暴增这一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罚款罚没收入暴涨,说明了中国整体营商环境在变差,对百姓和企业的惩罚性措施变得越来越普遍,从而才有了罚款罚没收入的暴涨,这里面不排除有诸多不合理不合法的摊派乱收费和罚款指标。在此情况下,企业负担加重,很多企业有一种被“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无奈感觉,造成很多企业难以为继。
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好坏就看当地的税比(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越高,说明营商环境越好;反之,非税收入占比越高则说明营商环境越差。
举个极端的例子:2023年山东省某市某区财政收入增长5%,税收收入下降幅度较大,然而非税收入却能暴涨116.1%,说明地方政府病急乱投医,为增加财政收入不惜开闸放出权力的猛虎增加罚款指标,直接造成营商环境恶化,经济活力下降。2023年该市某区经济增长萎靡不前,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踩下了急刹车,在山东省内表现不佳,细细想来,应该跟营商环境恶化有很脱不开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的经济活动主体,对政策的敏感度非常高,如果不好好经营好自己的营商环境,直接会造成客商用脚投票。虽然地方政府拿钱一时爽,客商跑掉哭断肠,客商离去带来的损失却是无法估量的。毕竟,众口相传带来的不良口碑结果是行政命令的压制无法平复的。一时的饮鸩止渴,带来的是长久的税源的流失,得不偿失。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非税收入对经济活力的压制犹如猛虎出笼、城管下山,伤害的是商业活动的活力,压制的是民营资本创业的热情,打击的是整个国家的实体经济的未来发展潜力。
城业纷繁需珍惜,莫待城空方悔悟,是时候对政府放纵的非税收入暴增踩刹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