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变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幻想变成现实?美国最害怕的来了!中国“未来武器”已经出现,记得网友们常这么说,鹰酱负责设计,兔子负责实现。这次可不一样了,鹰酱刚设计出来,还在吹嘘这种武器将主宰未来海底战争时,我们已经将其制造出来了,并且还制造了不同型号的“未来武器”。

中国在无人潜航器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某些关键技术上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据悉,博雅工道公司在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北京军博会)上展出的BM-1800“蝠鲼”型仿生机器人,不仅性能出众,还展现了强大的集群作战能力,这预示着未来海底战争中,中国的无人潜航器将占据重要地位。

美国刚制造的测试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高调报道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最新测试的“蝠鲼”无人潜航器,声称该潜航器参考了海洋生物蝠鲼的“优雅滑翔”运动方式,可以在“人类无法进入的海洋环境中执行长期、远程任务”,并断言这种无人潜航器将决定未来太平洋战争的胜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种高调宣传掩盖了一个事实,即中国早已研制出类似产品,并且在性能和应用前景方面更具优势。无人潜航器这种技术的发展,反映了现代战争中对无人机和远程控制技术需求的增长。无人潜航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海洋生物,特别是蝠鲼的滑翔方式,这种设计旨在提高机器的效率和耐久性。美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强调其在未来海底战争中的潜在作用。

中国不仅实现,还在实现集群作战

在今年的北京军博会上,博雅工道公司展示了BM-1800“蝠鲼”型仿生机人,这是一款大型无人潜航器,其设计灵感同样源于蝠鲼。BM-1800采用体开放、局部密封的设计理念,有效提升了平台的作业深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低噪音、长续航、速度快、机动灵活、智能化等特点使其在各方面都不逊色于美国的“蝠鲼”无人潜航器。BM-1800的性能数据进一步显示了其优势:长宽高分别为3.7米、1.7米和0.6米,重500公斤,工作水深可达300米。该潜航器采用仿生推进模式,具备水下隐蔽行动能力,同时配备两台矢量泵喷发动机,效率更高于传统的螺旋桨推进器。

技术超越美国

相比之下,CNN在介绍美国“蝠鲼”无人潜航器时含糊其辞,只透露其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切换有效载荷,并采用分开运输、现场组装的方式以便快速部署。此外,美国的“蝠鲼”无人潜航器配备两台小型螺旋桨提供额外推进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雅工道公司的BM-1800不仅在水下隐蔽性、推进效率和深度作业能力方面与之不相上下,甚至更具优势。例如,其300米的工作水深完全符合“人类无法抵达的海洋环境”的标准,而仿生推进模式则保证了其行动的高隐蔽性和低噪音。

多款放生机器人产品

除了BM-1800“蝠鲼”型仿生机器人,博雅工道公司还展出了多款仿生水下机器人。BS-500鲨鱼型仿生机器人以大白鲨为原型,利用仿生鱼尾为动力源,具备静水定点悬停、远距离无线控制、预设轨迹自主巡航等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G-5金龙鱼型仿生机器人则在展会现场展示了其高仿真的外形和游动姿势,以及自主避障的能力。H-40混动型仿生机器人采用仿生鱼尾与推进器混合驱动,能够搭载多种设备,实现实时在线水质监测、水质采样、水声通信和定位等功能。

恐怖的海底集群作战能力

这些仿生水下机器人通过高拟态仿生外形、仿生推进设计和自主控制技术,具备低噪声、高隐蔽性、机动灵活以及水下长期自持等作业优势,适用于多种恶劣环境下的隐蔽作业,为完成深远海任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仿生潜航器的集群作战能力远超美国同行。博雅工道公司展示的多款水下仿生无人潜航器能够构建仿生鱼集群,以集群控制为核心,形成协同感知、决策和作业体系。通过集群作业优势,这些潜航器能够提高区域作业能力,应用于港口侦察、重点航道监测、岛屿防御等任务,真正实现区域无人化作业。

全套设备正在补齐

此外,西安天和防务公司在展会上也发布了多型水下潜航器,包括类似鱼雷的5公斤级和10公斤级传统水下无人自主潜航器,以及外形类似鲨鱼的人工肌肉机器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无人潜航器主要依靠电力驱动,而天和防务公司推出的系泊式深海供电基站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利用水下海流发电,这些基站能够为各种海洋传感器提供稳定电力,满足长期海洋观测任务的需求。

本文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在无人潜航器领域的技术发展不仅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美国。可想而知,美国刚把单一的测试版产品设计出来,而我们已经在想法研究如何集群作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无论是在单一潜航器性能上,还是在集群作战能力方面,中国的仿生水下机器人都展示了极强的技术实力。未来海底战争的胜负,或许将由这些先进的中国无人潜航器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