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发生在HK的一起医疗事故登上了热搜。

一位59岁女子出现停经后下体大出血,去医院检查确诊患有“子宫内膜癌”

于是,医院对该女子进行手术,切除了子宫、输卵管、卵巢及盆腔淋巴组织。

但在手术后,医生对切除下来的组织进行病理化验时,意外地发现这些组织样本中并无癌细胞。

也就是说,女子的子宫、卵巢和输卵管都是正常的。

而医院原先作出的诊断——子宫内膜癌,是一次误诊!

随后,医院进一步调查发现,原来女子当初抽取的活组织样本中,与另一位子宫内膜癌的病人的样本混杂了。

这才导致化验结果出现偏差。

原本身体正常的女子,被无辜地切除了这许多器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该医院已与患者及家属解释调查结果,并就此次事件致歉,承诺会持续跟进女子的临床状况。

同时医院还表示,会跟进及落实有关建议,以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然而,悲剧已经发生,一句轻飘飘的道歉并不能挽回损失。

这起严重的医疗过失事件,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无论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是心理上的打击,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

尽管医院已经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但这起事件仍然提醒世人,必须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此次医疗事故,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

有人说,“不敢想象患者的心情,医院必须对她的后半生负责。”

也有人说,“现在的医生一代不如一代,只知道混饭吃,根本治不了病。”

还有人认为,“这个医院的流程有问题”。

事实上,误切错器官的案例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1926年,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便因尿血被误诊肿瘤,切除了右肾,还拔了7颗牙齿。

最后,医生误以为病因在于胃,采取“饥饿疗法”,导致梁启超生不如死,靠输血保命。

2008年,湖北一女子因“子宫肥大”,却被医院误诊为“子宫肌瘤”并做了子宫全切手术。

事后,法院判定医院承担60%的责任,赔偿了该女子11万元。

2018年,黑龙江一男子工地干活,不慎摔坏了右腿。

手术时,该男子没有受伤的左腿,反倒被医生切了一个大口子,缝了14针。

后续,医院表示积极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主刀医生也被停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据该男子回忆,躺在手术室时,他曾和医生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打完麻药,医生检查我的右腿,他说从上面开不了,得从后面开,然后就让我趴着。”

“原先是坏腿挨着他,给我翻过来之后,好腿挨着他,医生直接把我这个好腿割了…”

就是这样一个低级的失误,险些毁了男子好端端的右腿。

幸运的是,在割了一个12公分长的口子之后,医生也意识到了错误,进行了挽救处理。

对此,医院的院长表示:

当时手术室有主刀医生、麻醉师、护士等5人,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我们医院承认这个错误,这个责任应该承担”。

医院会进一步做好家属的安抚、赔偿工作。

同时,全院将进行整改,严格落实医疗相关核实制度,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还要jing察干什么?”

这些年来,我们的“医患关系”本来就已经非常紧张了。

而频繁发生的医疗事故,只会将尚未稳定的医患关系推至冰点。

其后果之严重,让我们不得不严阵以待。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陶勇医闹案”

4年前,北京某医院医生“陶勇”(知名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年前几天仍在医院为患者看病。

然而,兢兢业业、尽忠职守的陶勇,却被一位患者持刀攻击。

他的头部、颈部、手臂都被砍成重伤,身上的白大褂也染成了血红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经过7个小时的紧急抢救,陶勇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命是保住了。

但不幸的是,他的左手严重骨折,颅脑外伤、枕骨骨折,连接神经肌肉的血管断裂。

一直等到两周后,陶勇才渐渐清醒过来。

然而,他的左手臂也因此落下了永远的残疾。

得知爸爸被砍伤后,陶勇9岁的女儿多次在深夜做噩梦,哭着喊道:

“我爸爸是好人,为什么要伤害爸爸?”

后续,经调查发现,凶手是曾被陶勇所治疗过的一名患者(崔某)。

崔某因常年受眼部疾病的折磨,病情逐渐恶化,有失明的危险。

陶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手术做得十分成功,不仅保住了崔某的眼睛,还恢复了他的大部分视力。

但崔某却觉得,治疗效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程度(正常人水准),于是便出手报复伤人。

得知原因后的陶勇,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

“他(崔某)眼睛的病情本来就十分严重,要不是我尽心尽力救他,他已经失明了。”

“但他还不满足,真是一点道理都不讲…”

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发后3个月,陶勇终于走出了病房。

然而,出院后的他左手依然没有知觉,就连基本的刷牙、洗脸,也只能全靠右手来完成。

为了复原手臂,陶勇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康复训练。

其中的艰难与痛苦,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整整三年,陶勇的手臂总算是恢复了大部分功能。

此外,康复训练的时间他也没有闲着,医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去年5月,陶勇重新拿起手术刀,用新科技“眼内液精准检测技术”给患者继续治病。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陶勇曾说:

“我救助的是患者;砍伤我的也是患者;褒奖我的是患者;诋毁我的还是患者。”

这听起来似乎很矛盾,但是其实并不矛盾。

对于医生来说:“医乃仁术”。

医生学习医术,是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的,旨在促进和维护全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就像陶勇一样,重生之后、渡己又渡人。

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顽强。

陶勇医生用他的坚韧和勇气,诠释了生命的顽强和可贵。

我们需要更多像陶勇一样认真、负责的医生,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但同时,我们更需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

“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点赞”+“在看”,对生命的敬畏,是整个S会得以良性运转的底线。

有敬畏之心,人们才会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