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房地产形势之严峻,前所未有。

在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中,各地方法无禁止即可为,挖空心思,八仙过海;所以,当听到个人也能买地建房这个信息时,并没有惊掉下巴,倒是有了一种春晚看小品的感觉,2024年中国的房地产,注定会很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方财政这么拼,当然是因为囊中羞涩。

四月份的信息还是向下的趋势:北京房租在降、上海销量在降、广州在以价换量、深圳还是量价齐跌;这样的局面,地方财政失去了聚宝盆,土拍成了负债的同义语,从供求关系上说,还要坚持一年三轮的土拍,不顾一切地扩张供应端,一定是作死的节奏;但是,这一切似乎又别无选择,因为没有任何行业能替代房地产,置换掉巨大的土地出让金。

于是,戏剧化的一幕发生了,开发商不拿地了,个人开始自己买地建房,房地产从批发转零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丽水市同意出让微小宅地,开了先河。

地块不大,只有16亩,业主可以自己盖楼,也可以组织一个小团队一起盖,可用也可以买卖,这种个人的小打小闹,难成气候,却极具象征性。

其实,这种事早已有之,只不过没有成为一种“政策”,是一些个人行为的孤案。我大学时的同学六、七年前就在琢磨这种事,一群酸腐的秀才,玩起了道家的清静,计划跑到大山野林中买一块地,同学们一起出资,一起盖楼,一起养老,以为这就是现代版的山林隐士了;可见,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真以为山顶洞人就是人性的复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通怎么办?集市怎么办?水电气暖怎么办?一群老头老太太病了怎么办?这简直就是十万个怎么办?

当然,这不等于丽水市的作为也是乌托邦,有的人想追求个性化,又不差钱,关键是财政得到的是真金白银,个人与财政相得益彰,会蔚然成风吗?

这件事本身没太大的伸展空间。

个人盖房与开发商在成本控制、品质上都无法相提并论,绕过万恶的开发商,与财政直接拿土地出厂价,省掉了开发商的分享的利润,感觉挺好,其实钱不少花,高品质就更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富于启发性的是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

土地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是最厚重的“恒产”,要把土地所有权真正出让给个人,这就是一场革命。财政又可以坐收天价的土地出让金,但是,体制将失去了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标签。

中国的土地全民所制,本质上早已经打开了。

在房子商品化的过程,一直存在着所有制的深刻矛盾,中国是土地全民所有制,这是体制的象征,但是,地方财政出让土地,名义上是“租”,五十年、七十年不等,收的钱可不是租费,妥妥的是高价把地卖了;这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房子的产权归你,房子下面的土地还是归国家。这太矛盾了,所以,开征房地产税变得非常复杂,房子下面的地不是业主的,产权就没有真正的保障,就会有中国特有的“强拆”,就不是“恒产”,解决的办法交给后人了,七十年租期到了再续租,这还是很矛盾,因为你实际上已经一次把地卖了,怎么还要交续租的钱?如果只是租用地,又凭什么让租户交地税?其实,都是猫和咪的游戏,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已经变了,剩下的都是利益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政策层面的表述仍然是决定性的。

多年前,已经有地产大佬提出人大立法,重新定义售出的土地所有权;如果成为可能,则是震撼级的,个人买卖土地就会成为浪潮,地方财政又将重建暴发户的风范。

对管理者来说,不能用单纯经济学的观点看问题的。

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谁掌握了它,谁就拥有了最高的话语权。任何行政权都不能大于私人产权,这意味着一旦土地成了私有财政,政府“非市场化行为”就行不通了,再征收回去,就只能坐下来商量,纳税人说了算,拆迁的纠纷将不会再发生,否则,市场经济就崩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