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也是一种精神失调性导致的疾病

发生的原因现在还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损伤代谢异常等

多种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主要表现为异常兴奋冲动和动作不协调状况

比如不该动的时候乱动

要求其进行画图等动作的时候

又出现动作不协调及难以完成上述动作

目前这种疾病以儿童比较多见

误区一:多动症不是一种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觉得多动症不是病,觉得是孩子调皮、精力旺盛,甚至是聪明的表现,但是多动症就是一种病,而且十几年前就明确在儿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

根据2021年5月《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流调报告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也就是说,50个孩子当中可能就有3个ADHD。根据研究发现ADHD病因除了遗传的导致,还包括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等因素。

误区二: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多动症

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多动症,小孩太调皮不一定是多动症。多动症的小孩表现主要是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过多、语言表达过多等,而太调皮多数是小孩正常的反应,与性格外向相关。建议家长要加以鉴别,必要的时候可以去医院就诊,由医生通过根据具体检查和评估作出准确的判断。关于ADHD的几个误区,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实它跟吃什么、看什么没太大关系,也不是由父母教养不当造成的,后天环境只是诱发因素。多动症的表现大不相同,可以对照看下面三种型就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注意力缺陷型

这一类孩子的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任务以及遵从指令等方面都有困难。他们相对来说容易分心、走神并且容易健忘,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做题马虎、丢三落四东张西望不专注、写字漏字写错等,这就导致无法正常的完成作业。生活上不喜欢做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完成任务组织活动上有困难、和同龄孩子对话时出现不听、经常忘记日常需要做的活动以及简单的家务。

2、多动冲动

这一类的多动症孩子以多动冲动表现为主的类型,患有多动症的几乎无法控制冲动,他们像是发动机驱动,一刻不停,比如上课没有办法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容易打断他人的谈话、游戏或活动、不配合不合作。常见于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

3、混合型

混合型就是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的结合,这一类型的活动水平、冲动、注意力、学业及认知功能损害最严重,代表最常见的儿童多动综合概念。

误区三:女生一般不会得多动症

很多人都觉得多动症就是男孩子容易发生这些问题,从目前多动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来看,男孩的发病率的确高于女孩,但并不能说明女孩子就不会有多动症的问题,只因男生的冲动多动问题更加显著,容易引起老师和家长关注,而女生的多动更含蓄一点,典型的一些症状出现的也会晚一些,所以容易被忽视。

常见特点比如喜欢发呆、动作迟缓、心不在焉、无精打采、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比如咬指甲、玩头发、不合群)、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缺乏耐心、很难完成组织统筹持续关注的任务。所以女孩和男孩一样容易患多动症。

误区四:“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就等于多动症

多动是一种行为或者是一种临床症状,而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对于多动和多动症的区别,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部分儿童有好动或者活动过多的行为,但并不一定是多动症的症状。多动症除了表现为多动以外,一定有注意缺陷的表现如果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症的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可能是一回事,但是并不绝对,也可能是其他情况导致。

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症的区别在于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之一,但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并不总是多动症的结果,而多动症则是一种影响人们行为的心理健康障碍。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明确病因,及早治疗。

误区五:孩子长大了多动症就好了,所以不需要管

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减轻并自愈,这种个案的确存在,但发生的几率非常小。儿童时期的多动症如果未经治疗,50%左右的患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演变为成人多动症,会终生影响患者生活。因此,一日发现儿童可能患有多动症,应去医院及时检查评估并医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区六:严教可治疗儿童多动症

这种方法对治疗儿童多动症不仅无益,而且没有儿童愿意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多动症儿童也希望自己表现的良好而得到夸奖,但由于一些原因,这些儿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以,单纯的严教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要知道的是儿童多动症本身是一种心理疾病,是需要治疗的。

确实,多动症的症状看似令人担忧,但其实并非无法应对。许多家庭和孩子在面临多动症时感到无助,甚至被误解。然而,教育孩子和进行适当的行为干预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多动症,我们需要采取全面、专业的态度。理解并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同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