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问林小姐」每周四晚7点在线直播,本期直播开场会带大家沉浸式体验实景园区,需要临近确定具体开播时间,一定要记得提前预约。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

前不久,李公楼隧道涂鸦爆火,带动了天津的旅游业发展,不少人在天津的行程中专门安排了天津博物馆。

而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根在哪里,参观当地博物馆才是追根溯源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来天津,我真诚希望大家一定不要错过天津博物馆。

那些历史上曾声名显赫的人物、宫殿、建筑、城池,早已被时代的车辙碾压得荡然无存。

唯有一个地方,将天津的历史最大程度的浓缩在一个空间尺度里,那就是天津博物馆。

01

在文化中心区域内,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层叠错落,这里便是天津博物馆。

为了避开人流,我特意选了工作日的中午前往,线上预约非常方便。

但即便是这个时段,有些馆藏依然要排队参观。

浮躁的当下,很多人容易沉浸在网红打卡点或人造景点,但天津博物馆依然能吸引到懂得欣赏的受众。

想要读懂天津博物馆,一定要读懂天津的历史。

在很多人眼中,天津就是天津卫,永远拱卫京城。

拱卫京城、面向大海的特殊位置,使始建于明朝的天津成为中国汲取世界近代文明的窗口。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天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引领风气之先,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与交融,形成了天津独特的风情。

在这里,五大道的百年建筑与市中心的现代感建筑群对望。

弄堂里雅俗共赏的相声,洋房中别具风味的酒吧,码头文化与西方文明交融,名人故居和商业文化并存,形成了独属天津的海派文化。

中国天津,这座中国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和工商业城市,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

天津,从燕赵文化走来,因河海运输而兴,孕育出包容大度、善利万物的水一般的城市个性。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天津的城市个性也有迹可循。

02

其实,天津地区的人类活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

随着人类足迹从北部山地向河畔海滨的延伸,这一地区经历了从不毛之地到运河城市的曲折过程,融合了多种文明的发展成就。

河、海交汇与毗邻首都的地理位置是影响古代天津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此产生了军队的屯驻、人口的聚集和漕运枢纽的形成、商品流通的兴旺。

古代天津城市的不断发展也为近代天津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至少一万年前,天津已有古人类光顾。

考古工作者们曾在蓟州区北部山区采集到一批旧石器,它们是晚期智人使用过的打制工具。

这些细小的石器,代表了中国旧石器文化的主流传统。

小石器文化延续的时间从距今百万年至几万年前,代表着中国旧石器文化的主流传统。

天津附近的小石器文化范围主要包括河北、北京。

天津蓟州区的小石器遗存应该是这一文化的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这次考古使天津历史向前延伸了一个阶段,但石器的制造、使用者尚未揭开神秘面纱,人们在继续寻觅中,不禁要问——

”天津人,你在哪里?“

农业、制陶和家畜的出现以及定居生活,表明距今5000-4000年前,天津地区已经进入文明初始阶段。

在下捻头遗址中,发现了天津地区最早的房址,为半地穴式。

如今的天津住宅不断进行产品迭代,谁能想到,我们的先人最早是居住在半地穴式的空间呢?

03

距今大约8000年前,来自北方的一个部族出现在蓟州区山前平原的青池一代,其物质文化以筒形罐为代表。

此后,来自太行山以东的另一个部族也进入蓟州区山前平原,在下捻头、弥勒院一带居住下来,物质文化以釜、支脚为代表。

天津成为两种文化的交汇之地。

与张家园遗址第三期遗存同时期的蓟州区围坊遗址也出土了铜刀和铜凿。

张家园遗址的第三期遗存出土了铜镞、铜耳环。

这表明天津地区也进入了青铜时期,是北方系青铜文化的一部分。

天津地区虽然已进入青铜时代,但这一时期主要的生产、生活器具还是陶器。

就在距今4000年前中国进入历史时期的时候,因海进而高涨的海平面已回落到与现代海平面大致持平的程度。

沧海桑田,此后,天津平原地区经过波浪式的海退逐渐成陆。

海平面稳定后,海岸线停留在小王庄、张贵庄、巨葛庄、八里台、中塘、沙井子一带,在海浪等的作用下形成了贝壳堤。

据碳十四测年,这条贝壳堤的时间上限为距今3800年,下限为距今3000年左右,距海11-25公里。

海退的同时,在天津附近入海的黄河为天津平原积淀了深厚的黄土,使之便于农耕、居住。

在中原文明历经夏、商王朝,进入青铜时代的同时,天津境内的土著文化也在经历着自成体系的发展,并由蓟州区山前平原向南扩展。

当时的天津地区不在夏、商政权的直接统治范围内。

西周初期,天津地区的人文中心其实并非如今的市区,而是位于今蓟州区一带,历经数千年发展的土著文化处于强势地位。

燕国建立后,封于燕国的周人携商代遗民进入天津地区,在今蓟州区一带居住下来,带来了新的文化。

由于周人的青铜文化更加先进,蓟州区当地的土著人便进行模仿,并制造出自己的青铜器。

由于两种文化的融合,还产生了新的器物,蓟州区刘家坟遗址中出土的这种陶鬲就是周文化与土著文明结合的产物。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燕国文化已从山地走向平原,覆盖了大部分天津地区。

天津平原地区较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始于战国时期。虽然较晚,但正赶上中国铁器开始广泛使用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势力进入今天津南部地区。

燕齐两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曾多次发生战争,今天津南部成为两国争夺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齐国外,静海还出土了别具特色的红陶瓮,有学者认为或为赵国所有。

果真如此,天津南部则成为燕、齐、赵三国相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在东丽区张贵庄一带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燕国墓葬,表明燕国的势力已达当时的海岸线附近。

这次发掘也是天津地区的首次考古发掘。

04

你知道吗?

夏商周时期,蓟州区地区曾存在一个名叫”无终“的国家,由土著部落发展而来。

无终国被认为是山戎之国。

如今的府君山曾因无终国得名无终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居于主流的燕国文化外,一些边缘文化的代表——戎狄部落也出现在天津地区。

西汉时期,泉州县治在今武清区城上村,无终县治在今蓟州区城关,东平舒县的县治设在今静海区境内的西钓台。

除南部的静海外,北部的蓟州区别山也发现了东汉墓群,而且是天津地区规模最大的东汉墓群。

蓟州区东汉时期的枯井中采集到早期道教的木牍,表明道教自四川诞生不久即传入今蓟州地区。

大港太平镇出土的东汉时期的陶磨盘,表明粉状粮食应该是当时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

在蓟州区小毛庄东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具有河南南阳风格,表明当时已有中原移民北上蓟州区,并扎根于此。

439年,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

534年,北魏又分裂成东、西魏。

此后,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北周又灭北齐,这一过程史称北朝。

北朝时期,天津地区先后受北魏、东魏、北齐和北周的管辖。

为北征乌桓,公元206年,曹操组织开凿了全长50多公里平虏渠,同时又开凿了泉州渠与新河。

曹操的河渠工程沟通了海河与各支流的联系,使海河水系第一次形成。

608年,隋炀帝征调百余万人开挖南起河南武陡,北达今北京的大运河北段永济渠。

虽然永济渠不经天津市区,但却使海河水系再次形成,并保持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18年,唐朝建立。海河口首次成为海运的传输基地。

唐代的蓟州区是蓟州治所在地,称渔阳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936年,蓟州并入辽后,契丹人纷纷迁入,特别是辽圣宗在位期间(983-1031年)实行改革,奖励开垦荒地,生产日益发展,人口逐渐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代的大直沽是繁忙的漕运码头,在三岔河口地区兴建了一座天妃宫。

在元代,天津地区驻扎大批军队,其中很多人来自南方。

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继皇帝位,史称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

朱棣命令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在三岔河口地区设卫筑城,并将此地命名为”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

05

漫步于天津博物馆,就仿佛穿梭于时空隧道。

众多馆藏中,最让我挪不开眼的莫过于《清 翡翠蝈蝈白菜》

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代翡翠蝈蝈白菜是一件珍稀的俏色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藏品高19.4厘米,宽14厘米,重约2公斤。

白菜下部分为灰黄相间,伴有褐色斑,其上的叶脉分明,叶片翻卷,形象逼真,刀法简约。

作者利用菜心处材质的翠绿色,圆雕一对肥的大腹蝈蝈和一只螳螂,它们好像在边爬边啃菜叶,栩栩如生。

如此卓越的技艺成果,在清代玉雕中堪称冠绝。

还有很多馆藏,让人流连忘返。

多少英雄豪杰,只要进入历史的长河就会无足轻重。

何况芸芸众生,短暂的一生,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

天津博物馆,就是那缕将厚重历史吹向我们耳畔的徐徐晚风,它不声不响地矗立在那里,却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忘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