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出现了这样一位“奇才”,他虽然出身寒微,却勤奋好学,经过一番研究,可以“造单轮火车、偏厢车、兽车,刳木为西洋大小炮”。崇祯帝对此人非常欣赏,直接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然而,他却未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虽然是被后金军队杀害的,但其实是被自己人坑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军械专家

此人名叫刘之纶,字元诚,是四川宜宾人。刘之纶是个农家子弟,少年时跟随父亲以种田、打柴为生。不过,刘之纶很有理想,在做完农活后,回到家中就看书,他的座右铭是“必为圣人”,因此乡里乡亲们都戏称他为“刘圣人”。正所谓天道酬勤,刘之纶家里世代为农,谁也没有想到,他居然在天启初年通过了乡试考试。

当时,永宁宣抚司的土司奢崇明举兵叛乱,他占据重庆,攻陷泸州,进围成都百余日。刘之纶认为应该断敌归路,于是他向监司献策,但没有得到采纳。崇祯元年(1628年),刘之纶考中进士,被分配到翰林院担任庶吉士,期间与金声、申甫结为好友。三人对军械很感兴趣,很快就能制造出各种战车以及火炮,成为明末的“军械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遭人嫉妒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军长驱直入,直抵北京城下。金声因向崇祯帝上书,而得到了召见,他极力推荐刘之纶、申甫两人。于是,崇祯帝召见了两人,他发现刘之纶十分了得,谈起军事来口似悬河,头头是道,且精通各种军械。崇祯帝很高兴,破格提拔了三人,申甫为京营副总兵,金声为监军御史,刘之纶担任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

三人不过是新科及第进士而已,如今却得到破格提拔,自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廷臣抑之”。刘之纶向朝廷请求出征,但却没有兵员可用,他最初请求动用京营兵,遭到了拒绝,接着请求关外川兵,又没有得到同意,最后内阁给出的指示是招募新兵。在招募万人之后,刘之纶被迫领着这些没有训练过的军队出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被人坑死

抵达通州时,“通州守者不纳”,刘之纶只好在漫天雨雪中夜宿于古庙。这时前线传来消息,永平被后金军队攻陷,刘之纶连写七封奏章谈论战事,但都没有得到回复,极有可能是被嫉妒他的人扣留。与此同时,御史董羽宸还弹劾刘之纶逗留。刘之纶愤然说道:“小人意忌,有事则委卸,无事则议论,止从一侍郎起见耳。”

抵达蓟州后,刘之纶与亲来勤王的总兵马世龙、吴自勉约定,两人“由蓟趋永平,牵之无动”,他率兵八路进攻遵化。刘之纶在距离遵化八里的娘娘山安营扎寨,然而“世龙、自勉不赴约”。此时,“大清兵自永平趋三屯营,骁骑三万”,向明军发起了进攻。刘之纶拒绝逃跑,他“解所佩印付家人”,被后金乱箭射死,“一军皆哭,拔营野战,皆死之”。刘之纶之死,是明朝官场的一个缩影,“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