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悠悠华夏五千年载,如果把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国土都算上,足有现在的一倍之多,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那些我们失去的宝地,哪块最可惜?都是谁之过?

一、汉四郡

汉四郡是指,汉武帝剿灭“卫氏朝鲜”后,在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几乎包括了大半个朝鲜半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古代,朝鲜半岛跟中原政权一直保持着一种藕断丝连、“沾亲带故”的紧密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遗老箕子(纣王叔父)建立的“箕子朝鲜”,而随后的“卫氏朝鲜”更是由来自燕国的将领卫满“除旧建新”而来。

武帝在半岛设立四郡后,由于距中原王朝的核心之地关中太过遥远,每次中原有问题,辽东和朝鲜半岛都会搞事,但由于汉朝的强大,直到东汉末的公孙家族,局势还能维持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238年,司马懿奉曹睿之命,率军攻打在辽东自立为燕王的公孙渊。当时辽东一直受公孙氏统治,公孙氏虽然势力不大,却打得周边蛮族噤若寒蝉。高句丽(西汉元帝时,由夫余王族朱蒙所创建,人口主要为扶余人、靺鞨人以及汉人)原本一直想攻取辽东和汉四郡,但在公孙氏的打击下,都没能成功。相反,高句丽反而差点被公孙氏所灭。

为了攻取辽东,司马懿不惜与高句丽合作,夹击公孙渊。之后,司马懿率步骑数万,将公孙渊杀得大败。司马懿杀死公孙渊后,攻占整个辽东,然后展开屠杀。他屠戮十五岁以上男子一万余人,筑造京观,威慑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司马懿又以辽东偏远,不好控制为由,尽迁辽东汉民于内地,彻底动摇了中原对辽东的控制。辽东出现真空后,垂涎已久的高句丽和鲜卑,发动了潮水般的入侵。最终前燕的慕容皝于342年击败高句丽,占领了整个辽东,随后慕容氏南下参与中原争霸,乐浪、带方(东汉末在乐浪郡南设立)故地落入百济和高句丽之手。

随后的二百多年,中原大乱,高句丽趁势崛起,不仅占有了大半个朝鲜半岛,还将势力延伸至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收复辽东,隋朝二帝耗费百万大军,四征高句丽,但不成;贞观年间,李世民又率军亲征辽东,还是不成。后来唐高宗趁高句丽内乱,才由李勣将其消灭。

但是高宗并未在朝鲜半岛设置郡县,仅设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不久又内迁至辽东,由此新罗崛起,统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代十国辽金时代,半岛北部统治薄弱,都护府时设时废,而中南部,高丽又于936年取代新罗,成为新的统治者。

元朝统一后,对半岛的压力加强,半岛北部归属蒙元辽阳行省直接控制,并设两大军府——双城总管府和合兰府,驻兵管理。1274年,高丽向元朝请婚,忽必烈将自己的小女儿下嫁给高丽世子。此后的高丽国王,多娶元朝皇族女子,元朝公主在高丽享受很高的权力和地位,高丽沦为元朝的驸马国。此后,元朝又在高丽设置征东行省,以高丽国王兼任行省丞相,对高丽实行羁绊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末,中原大乱,高丽趁机攻占两大军府,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明初,朱元璋本想在半岛北部设立铁岭卫,恢复对朝鲜北部的统治。但高丽不同意,派李成桂率五万大军西征辽东,结果李成桂走到半路就效仿赵匡胤来了个黄袍加身,回师政变,建立了李氏朝鲜。考虑到北元还不安分,半岛又换了主子,朱元璋于是决定改征为抚,将铁岭卫内迁至辽东,以此来拉拢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继位后,应女真人所请,向朝鲜索要古为辽、金之地的咸州以北,朝鲜以太祖已默许铁岭之地归本国为由推辞。当时的朝鲜太宗李芳远是朱棣的小兄弟(朱棣为藩王时,曾与李芳远在北平私会,史载两人性格相近,相谈甚欢),而且对明朝“事大至诚”,最终朱棣表态:“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争焉?”同意正式将铁岭以北,公崄镇以南割让给朝鲜。此后朝鲜不断向北扩张领土,至1443年,朝鲜将鸭绿江南岸纳入了版图,鸭绿江随之成为中朝两国边界的界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汇总而言,朝鲜半岛,特别是北部,自武帝设立汉四郡以来,一直就处于中原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直到司马懿屠杀公孙氏,将辽民内迁,朝鲜半岛始有脱离中原的趋势。后来唐灭高句丽,已经算是纯军事占领了,再加上李治既未对半岛设置郡县进行实控,也未加大移民,朝鲜才有原著新罗的崛起。最后朱棣正式割让铁岭以北,朝鲜半岛才完全独立出华夏。

可以说,失去朝鲜半岛,司马懿、李治、朱棣之过也,这也是现在为什么狂吹武帝的原因: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想,如果我们拥有汉四郡,还怕东三省没有入海口?还怕美日对我们围追堵截?那时不用说渤海,就是黄海也都是我们的内海。

前一段时间,网上有一段视频,说一外卖小哥愿意将任意增加的五厘米加在中国的版图上,被评为“神回复”,如果让我补充,我愿意将其加在朝鲜半岛,也不贪多,原来的汉四郡回归即可。

二、交趾

交趾,中国古地名,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

从汉到唐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越南北部一直都是华夏的郡县,有大量中原人移民在此。

秦统六国后,征服百越(越南北部属于骆越),就在此大量移民,置象郡管理。秦末,南海尉赵佗建立南越国,越南中北部成为南越国的一部分。

西汉时,南越国无故杀死汉使,武帝遣五路大军灭南越,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献帝初平年间,越南土著占族人区连杀死象郡县令建立林邑国,与东汉以顺化(今越南中部的顺化省)为界。此后林邑国时常与中原王朝交战,互有胜负,比如与东吴的于湾大战,东吴战败。后来南朝宋武帝“大略其都而还”,林邑再无力北侵,于永明九年受南齐封号为安南将军、林邑王,这是越南作为藩属的开始。

隋朝时,炀帝南征,灭林邑,分其地方为三郡。之后的唐朝武力更胜,三郡更加不敢造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秦至唐,今越南中北部一直都是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领土,越南历史上也将这一时期称为“郡县时代”。

公元937年,南汉静海军节度使杨廷艺之婿吴权在“白藤江之战”中击败南汉,在交趾称王,建立吴朝,这是史书公认的越南脱离中国之始。

三十年后,丁部领又在交趾建立丁朝,国号大瞿越,自称皇帝,正式独立出华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朝建立并不能过多的怪罪于南汉,毕竟它只是南方的一个割据政权,国力有限,但后来的大宋王朝不谋求收复故土,就说不过去了。

据《宋史》载,丁部领称帝时,北宋立国已有6年,当时的大宋有足够的实力收复交趾,但因为赵匡胤误判交趾不足惧,而且考虑到要先平定背靠辽朝的北汉,于是接受了丁部领的朝贡,册封其为交趾郡王,承认了其藩属地位,两年后,丁部领称帝,越南再也没有回到宋朝疆域之内。

赵匡胤可以说是越南独立的始作俑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光义虽然身上有很多的黑点,但他还是尝试着收回交趾,可惜志大才疏,没能抓住机会。

980年,丁朝发生内乱,宦官杜释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丁部领,部将黎桓等人又杀死杜释,自称皇帝,建立黎朝。宋知州侯仁宝上奏赵光义,请求趁机南下,恢复汉唐故疆。于是,赵光义任命侯仁宝为交州水陆转运使整军备战,伺机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北宋征伐交趾的白藤江之战爆发,宋军先胜后败,侯仁宝也于此战中阵亡,赵光义不得已下令撤军回国,大宋恢复故疆的计划破产,交趾继续保持独立。

北宋的前两任帝王都没能完成收复故土,更不用说以后的宋帝了。此后宋朝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中原王朝直接统辖的领土。

元朝虽然武力强大,先后灭辽、夏、金、花剌子模、南宋,但却未能把交趾收回。史载,忽必烈曾两次派军收复交趾,但均因为高温、沼泽致使水土不服,遭遇失败。而越南的陈朝也见好就收,遣使向忽必烈朝贡修好,双方恢复过往的宗藩关系。虽然忽必烈晚年有再度兴兵的打算,但终因去世而终止。此后终元一朝再也未对越南兴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06年,朱棣趁陈朝君主遭外戚篡位之机,攻占了安南,并设郡县、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进行直接统治。可惜好景不长,朱棣死后4年,清化豪绅黎利发动蓝山起义将明军逐出安南,越南再次独立。

此时大明正是明宣宗当政,然而朱瞻基却认为国中疲惫,远征无益,于是册封陈朝之后陈暠为安南国王,罢兵休战。后来黎利又篡夺陈暠之位自立为王,建立后黎朝。群臣建议朱瞻基派兵征讨,结果他还是不许,反而改封黎利为安南国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赵匡胤开始到清朝建国,越南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接近600年,如果强求清朝再收复越南,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但他们最起码要保住中国的宗主国地位,可是到了慈禧统治时期,中国连这一点名义都失去了。

光绪十一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承认越南独立。自此,越南彻底从中国版图中脱离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问交趾脱离中国是谁之过?小编以为当属赵匡胤和朱瞻基为最。因为相比南汉、赵光义、忽必烈,他们毕竟曾经努力争取过,未放一枪一弹的赵匡胤和朱瞻基更令国人心寒、不齿!

不说红河流域是岭南最完美的膏腴之地,就说其战略位置,控南海东南亚,就是一块宝地,如果交趾还属于中国,南海还会有争端吗?第一岛链也将不复存在。想一下怕是都会梦中笑醒。

三、库页岛

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东北面临鄂霍次克海。其地形南北狭长,面积约七万六千平方公里,是我国台湾岛的两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库页岛原本是中国领土,我们是最早知道库页岛的国家,西汉初年的地理书《山海经》就对库页岛上的原著居民费雅喀人有明确记载:“毛民之国,为人身生毛”,除此之外,《后汉书》、《开元新志》等其他古书也对该族有过相似记载。

中国也是最早管辖库页岛的国家,最迟从唐朝开始。武德四年,李渊在库页岛上设置总督府,并派出长史对其进行管辖。此后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治都给予了库页岛较大的自治权。而且大唐也一直秉承天朝上国的理念,为费雅喀人提供了诸多福利,帮助他们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因此费雅喀人一直对中原王朝抱有深深的好感,后来不论中原王朝怎样更迭,也不论统治者是谁,库页岛一直和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朝贡关系,且一直唯中原统治者马首是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朝时期,社会较为动荡,费雅喀人和中原没有太大的联系,在此期间,库页岛受东征元帅府管辖。

明朝建立后,朱棣多次北征蒙古,期间费雅喀人为明军提供了很多帮助。为了表示感谢,朱棣将他们归于努尔干都司之下,并给予种种优惠政策,比如不上贡,不纳税等等。

后金时,由于曾和满人生活在一个地方,费雅喀人的地位更见提高。他们不仅归入了满人旗下,在政治上拥有诸多特权,还在满人入关后,代管满人的老家东北。

后来为了更好的笼络费雅喀人,清廷不仅鼓励费雅喀族的头人迎娶宗室之女为妻,甚至还将皇族的公主嫁给费雅喀人。清朝以联姻的方式,对库页岛进行了有效管辖,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将中原的物质文明带回了库页,极大的促进了库页岛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