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一天,一辆黑车停在河南郑州东史马村村口。

里面下来一个个西装革履的人,他们正是负责该地区拆迁改造的地产商。

这次来村里,是为了跟钉子户任金岭谈拆迁的事,几个人刚到门口,就看见任金岭手里拿着扫把,不耐烦地跟这些人说:“我不会搬走,你们也不用打这个院子的主意。”

开发商满脸堆笑告诉老人,经过领导开会决定,把任金岭4亩老宅的拆迁赔款提到8千万!

周围看热闹的村民一听都炸开了,这是天价啊!当了一辈子农民,谁见过这么多钱?

然而任金岭听罢毫不心动,怎么也不答应拆迁,结果开发商又给出了一个更惊人的价格:一个亿!搬不搬?

任金岭把脸一横,断然拒绝道:“别说一个亿,一百个亿我也不会同意!”

开发商眼见聊不下去只能无奈离开,没过几天,几名考古专家走进了任金岭家的老宅,他们在环视一圈之后满眼放光的说道:万万拆不得!

那么,任金岭家的老宅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任金岭本人面对这一亿拆迁款真就毫不心动吗?他的子女亲人又是什么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们走进任金岭和他的任家大院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亩老宅的历史

任金岭为人十分的孤僻,脾气也倔的很,待人接物也并不圆滑,所以在村子里没什么朋友。

任金岭身边有个女儿,在外面自己经营一个小店面,平日任老爷子和几个亲戚住在这个空旷的大宅院。任老爷子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整天就围着他的老宅子转悠。

更神奇的是,早已年过半百的的任金岭经常在家中院墙上飞檐走壁,时不时就蹲在屋顶上发呆,让人不由得为他捏把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让人奇怪的是,任家院子虽然大,却没有一个屋子安装空调,院子外墙光溜溜,见不到一台室外机。

郑州的天气,属于夏暖冬凉,无论数九寒冬,还是三伏盛夏,任金岭一家子都在这个老院子里面熬着。

这样的任金岭在外人看来,就是个抠门又古怪的独居老人。

这次村子里拆迁,全村人都欢天喜地的,掐算着自己的破房子总算能换上楼房了,唯独这个任金岭一声不响的,大家想着他是不是在筹划着趁机捞上一大笔。

真的是任金岭贪心不足吗?事实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任金岭不肯拆迁的原因,确实与钱无关。只是因为任家的这个院子,非同一般。

大院门口悬挂着“辅翼国政”的牌匾,昭告着这个宅子曾经的主人,是多么的地位显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金岭这个宅院,在当地很有名气,被称为“任家大院”,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经历四代人花费了六十三年的时间,才修建完成,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最早动土是任金岭的祖上任君选,直到他的孙子任德润这一辈才完工。这个任德润当年官居布政司布政使,从二品大员,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

相传当年落成之时,宅子占地足足有三十亩。

随着时间洗礼,经过几番改朝换代,岁月更迭,原本品字结构变成目字布局,东西侧院落已经消失,曾经的七进院落如今只剩下这两进院,四亩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在任家大院的身上,也留下过许多痕迹。

其实像任家大院这样的民间古建筑,在曾经的百年岁月里,大多都遭到过严重的损坏。

据东史马村的老人回忆,建国以后,任家大院的后院曾经被当作大食堂。

那时候百姓白天热火朝天地忙碌,一日三餐就聚在任家大院吃大锅饭,院子大到能装下全村人。可以想象,那段时间的大院里有多么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后来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曾经作为大食堂的大院北部,被分解成各种小杂院,后来这些小杂院被拆毁,盖了大队部的办公房。

再后来西北部的大院遗址被荒废,而整个东部被任家人拿来翻盖楼房。本来完整的清代院落就这样被蚕食和毁坏,目前的任家大院就剩下西边这一侧建筑了。

也许是冥冥之中有天意,就在村里开始动员拆迁的时候,任金岭的老父亲也进入了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在弥留之际拉着儿子的手,叮嘱他千万要保护好家里这份祖产。

保护,这个字眼在任金岭心中比千金还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金岭眼中,这占地四亩的宅院不仅仅是个房子,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荣耀,而他这辈子的使命就是让这个院子保持原样。

他在这个熟悉的院子里出生,长大,听长辈们讲先人的光荣历史,自己也曾油然升起作为任家人的骄傲,又怎么可能让这一切会在自己手上。

任金岭看着这所古老的宅院,就像有生命一样的,它是一个家族精神的延续,像长者给予晚辈无言的教诲与关爱。

任金岭对任家大院也是尽心尽力地付出自己全部的感情,他最大的目标就是保护好这一切。

为了让老宅子还有人气,任金岭拒绝住进新盖的楼房,又舍不得破坏老宅子的墙体,所以连个空调都没有安装,不管冬天多冷,夏天多热他也没离开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头久了,古宅子里多处木质结构出现脱落破损,任金岭就自己学着去修修补补。

这样时间一长,他还学会了许多木工的手艺,因为宅子太大,任金岭一天忙忙碌碌的都是在做着维修房屋的工作,老宅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拆迁队和开发商的到来却打破了他这忙碌又平静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百个亿也不拆

2007年的一天,一辆黑车停在河南郑州东史马村村口。里面下来一队人,一个个西装革履,看起来都是做生意的,他们正是负责该地区拆迁改造的地产商人。

这次来村里,是为跟钉子户任金岭谈拆迁的事。

提到钉子户,这些开发商也没少见过,他们有一套跟这种人打交道的经验,一般不管是闹也罢,态度强硬也罢,最后都能用一个“钱”字来解决。

东史马村地处郑州市西北二环与三环之间,毗邻高速,大学和公园,这是个真正的黄金地段,也是各大小开发商必争之地。

村里拆迁工作进行的差不多,就剩下这个钉子户死活不肯搬走了。偏偏任金岭家的院子占地又最大,足足有四亩,看来这个钉子是非拔不可了。

在这些开发商眼中,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问题,钉子户不肯走,说到底无非是价格谈不拢。

所以他们以为这次遇见的任老爷子,也是为了拆迁款给多给少的问题。

几个人刚走到门口,就看见任金岭一脸铁青地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个扫把,不耐烦地跟这些人说道:“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我不会搬走,你们也不用打这个院子的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看门都没让进,开发商满脸堆笑地回答:“任老爷子,我们知道你对这个老宅子舍不得,经过领导开会决定,我们把拆迁赔款提到8千万,您看怎么样?”

周围看热闹的村民一听都炸开了,这简直就是天价,当了一辈子农民,谁见过这么多钱?

然而任金岭却摆了摆手,还没等他拒绝,对方开发商又给出了一个更惊人的价格。

一个亿!搬不搬?

一个亿,别说一个老头子余生不愁,连他的后代子孙都不用奋斗了,一般人看来,这就是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然而任金岭把脸一横,断然拒绝道:“别说一个亿,一百个亿我也不会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了一鼻子灰的开发商怎么也想不明白,难道给一个亿还嫌少吗?

开发商离开后,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这个任金岭,果然是个怪老头。给这么多钱还不同意,是不是有点太贪心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加上拆迁队隔三差五地来骚扰,让任金岭不堪其烦。他想了个办法,找文物鉴定单位来,把老宅子鉴定为文物保护对象,这样开发商就没办法了。

于是不久,任金岭联系了相关部门,他热情地迎接了几位来访的专家,把他们请进家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进院子,几个专家就惊呆了,这个老宅子里面处处雕梁画栋,每个角落都保留着清代中期的建筑装饰风格。

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砖雕,木雕,门脸,影壁,屋檐,目光所及之处,都有巧夺天工的雕刻和造型,质感久远,古色古香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仔细看,雕刻的主题有神仙瑞兽,牡丹仙草,仙鹤祥云,还有各种纹饰,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由于主人的精心呵护,居然还都保存完好。

除了老宅子本身保存的建筑,任金岭还向专家展示了他祖传下来的一些文物,包括瓷器,茶具,还有一件保存完好的清代蟒袍。

这些文物,不但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们不由得啧啧惊叹,这哪里是一所民宅,这简直就是一座博物馆,他们决定把任家大院归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损坏。

有了这道“免死金牌”,任金岭终于放下心来,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又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文化传承,捐给国家做博物馆

虽然绕开了被拆迁的命运,任金岭和他的老宅又要面临和建筑工地共存的局面了。

很快邻居们都搬走了,留下孤零零的任家老宅,仿佛生活在无人区。

建筑队一开始动工,每天都是震耳欲聋的建筑噪音,吊车和推车从早到晚的作业,被暴土扬尘的工地包围的老宅子和任金岭,只有默默忍受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的更迭,城市的变迁,这些都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任金岭想的是,怎么能把任家老宅尽量完整无缺的在这个世界上保留下去。

开发商开始动工之后,把任金岭的院子周围挖得是一片狼藉,这还不说,由于项目改造的需要,任金岭一家的水电也都被断掉了。

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最让任金岭头疼的是,建筑施工对老房子的保护带来很多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工之后,周围的人就杂乱起来,不光是工地上的工人,也有很多外来人都出现在老宅子的周围,这些人任金岭是一个都不认识。

时常会有陌生人的光顾,宅子面积又大,光凭任金岭一家人都看不过来,所以经常就有老物件丢失的情况,甚至连屋子的砖砖瓦瓦也时不时地缺上几块。

可能这老宅子的古韵太引人注目了吧,是老物件都会跟值钱扯上关系的。

任金岭想过砌墙的办法,可是家里的经济情况已经不足以实现这些想法,他们一家子都只靠着女儿的小店维持生活。

于是任金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老宅子捐给国家,开个博物馆,这样国家就能把它保护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里人听说任金岭要开博物馆,都觉得这个人是不是疯了。原来给一个亿都不卖,现在又要白白捐出来做博物馆,他也不是什么富豪大款,这样做值得吗?

或者只是为了沽名钓誉,好面子才这样做吗?

后来,面对记者时任金岭也说了自己的想法,首先自己也不想做什么钉子户,但是祖辈留下的遗产他是万万不能动。

“其实我们老百姓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文物,我们只知道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纽带。”

当问到面对巨额拆迁款,他有没有动心,任金岭却认为,村子里很多人靠着这笔钱发家致富,但是这钱并不是他们自己赚到的,是在吃祖上的遗产 ,他不想做这样的人。

再说,钱要多少才是个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金岭的这种精神传承的态度,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的后辈。

任金岭的儿子任原野经常会感慨,当他在遇到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总会想起老宅中处处可见的祖训。

“布德施恩”、“诗礼传家”……

这些简短有力的中国字,一个个刻在任家后辈的心中,所以任原野在哪里,在做什么,总会有个精神上强大的归属感,也正是这种力量感,才是祖辈能留给我们中国人的最宝贵的东西。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任金岭断然拒绝拆迁队开出一个亿的条件时,任家上下没有一个亲戚会出来反对的,他们心中,任家老宅的价值也远远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束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任金岭将任家大院祖宅以及家中一切收藏的文物上交给国家,成立了“天祥博物馆”,而他自己也有了新职务:博物馆馆长兼讲解员。

每天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百度百科显示这里参观人数高达近六万人次。

如今,去天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很多,大家不仅仅去感受一下当年二品大员的府邸如何辉煌,

也有不少人去一睹这个传奇的任老爷子的风采,听听他口中的老一辈的故事。

也许任家老宅的院落终究会湮灭在历史之中,也许任金岭老人也会离开这个世界,不过相信这份信念不会消失,因为任家的后辈知道,精神传承虽然无形,但却比金子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