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在“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各地都在全力一拼发展在地旅游,旅游市场火热激发了消费潜力,文旅风吹“热”了小县城,比如:贵州榕江“村超村晚”、浙江吉安“村咖”等,让宝藏小城“出圈”,写好了文旅大文章,也引起了高层特别重视。

今日,高层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特别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同时提出,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旅游业政策继续释放红利,这就给旅游市场带来了一些思考,是打造“网红”旅游目的地重要,以流量刺激消费,还是注重拼硬实力,更接地气,让细水长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而言,出现的这些“网红旅游”现象,都缺少厚重感,要想把流量变成“留”量,实属不易,更是难上加难。这不禁让人想起,打造网红靠运气,持续常红,拼的是硬实力。

所以,文旅产业“新升级”非常迫切,要切实形成“新增长”,才能把旅游经济变成驱动经济增长的急先锋,提振经济增长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旅游市场火热激发消费潜力,需要拼硬实力

首先,文旅消费市场加速复苏提振旅游投资信心,行业投资呈现回暖扩张趋势。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向多样化、精细化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升级发展趋势不断增强,有望吸引更多资金进场。比如,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一季度合计签约230个文旅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在产业整体投资回暖的背景下,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和科技旅游等产业升级新方向不断涌现。但是,存量市场盘活非常关键,最大的杠杆就是内容,这就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内容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各大旅游目的地通过打造“文旅街区”、“夜经济”、“沉浸式实景演艺”、“灯光秀”、“主题活动”等方式,把自然资源与人文故事融入旅游场景中,把历史照进现实,把静态的文物古迹焕发生机活力,把平面的壁画以多维、立体的形式舞动起来,把华夏文明起源及变迁的过程通过声、光、电、色、味等多种形式直击心灵,使服务内容更具吸引力,厚重感上来了,更有令人上瘾的特色标签,能不把“流量”转换成“留”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次,行业投资信心不断提升,增量市场需要开拓,下沉市场旅游业态正在兴起,跨界融合同样是文旅投资的重点方向之一。旅游越来越不局限于传统的景点,通过跨界融合,更多新趋势新项目正不断涌现,为产业升级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也将带动更多文旅投资。比如:文商旅、农商旅、农文旅、农康旅等融合发展成为热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不管是存量市场项目需要盘活,还是增量市场需要新项目落地,定位定生死,策划定灵魂,提质升级、动态更新,才能形成“新增长”。旅游本身就是持续追求创新、创意、创造的行业,在内容上的精进与发力,其实也是通过内容的策划,把景区景点、主题公园、乡村休闲等链接起来,通过科技赋能的虚实结合给游客带来新鲜感、参与感、仪式感、氛围感、体验感和满足感,让游客在心灵消费的精神需求上满足并释放。

综上所述,新周期下,旅游市场要拼硬实力,需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把不同资源的底蕴活化利用,以特色标签为吸引力,把难能可贵的流量转换成“留”量,这是持续常红的基本准则,也是拼硬实力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