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后,似乎分享孩子的点点滴滴成了一种常态,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学会走路、考试考了第一名等等,这些珍贵的成长瞬间确实令人欣喜,宝爸宝妈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记录孩子的成长。

然而,大家是否认真思考过,在我们肆无忌惮地“晒娃”时,可能潜藏着一些危险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有一对父母,特别喜欢在朋友圈晒娃,孩子的各种照片、生活趣事应有尽有。

有一天,一位陌生人通过朋友圈里的信息,了解到了孩子的学校、兴趣爱好等详细情况。然后,他伪装成孩子父亲的朋友,在学校门口等待孩子放学。

他准确地叫出了孩子的名字,告诉孩子他是受孩子父亲的委托来接他去一个地方。孩子毫无防备地就跟着这个陌生人走了,幸好学校的老师及时发现了异常,拦住了陌生人,才避免了一场可怕的后果。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老师的警觉,这个孩子将会面临怎样的危险?

我们都知道,宝妈们往往有着强烈的分享欲和表达欲,常常成为“晒娃狂魔”。但有时候,这份对孩子的爱可能会变成一把双刃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位明智的妈妈,应该懂得在朋友圈“晒娃”时有所取舍。

这三样东西是不能轻易“晒”的。

一、不要晒显示孩子名字的照片。

我曾看过一期节目,内容是模拟与妈妈在朋友圈“晒娃”相关的危险场景。

节目中,妈妈带着女儿在餐厅吃饭,期间叫着女儿的名字,还和女儿拍了张自拍照并发到了朋友圈。

之后妈妈按照安排出去找人,临走前告诉女儿不要乱跑等她回来。

妈妈离开后,坐在母女俩后面一桌的一名男子开始行动了。他先是叫着女孩的名字慢慢靠近,和女孩搭话,然后询问女孩妈妈是不是叫某某。

得到肯定答复后,男子拿出女孩和妈妈的自拍照,告诉女孩说他是妈妈的同学,妈妈说她不会回来了,让他来接女孩去另一个地方。就这样,女孩毫无防备地被陌生人带走了。

虽然这只是模拟场景,但坐在监视器后面的妈妈还是忍不住流泪。

所以,为了孩子的安全,一定不要轻易把带有孩子名字和照片的信息发布在朋友圈。

二、不要晒孩子的成绩。

比如有一位妈妈,总是喜欢在朋友圈晒孩子的学习成绩、获得的奖项等。她觉得这是一种对孩子的鼓励和肯定,也是一种骄傲的展示。

然而,她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孩子会觉得自己必须一直保持优秀,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就会让妈妈失望。

而且,其他孩子的家长看到这些信息后,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更高的要求,导致孩子们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竞争和压力。

最终,这个孩子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

很多时候,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自己也能因此感到骄傲,于是就会不自觉地“晒娃”。但实际上,默默付出、悄悄拔尖,才能在某一刻给大家带来真正的惊喜,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不要晒孩子不想公开的信息。

孩子再小也有隐私权和羞耻心。但我们很多家长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孩子还小,没那么多事。但实际上,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有需要守护的自尊心。

比如有的家长喜欢晒孩子出丑的照片或视频,觉得很有趣,但孩子可能并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这样的一面。父母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兴起而伤害了孩子。

所以,为了孩子的平安成长,为了亲子关系的稳定和谐,我们在分享孩子的信息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只有从心底提高警惕,才能杜绝危险的靠近,才不会让孩子陷入尴尬和难堪的境地。

我们要明白,孩子并不是我们用来炫耀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当我们毫无顾忌地在朋友圈晒娃时,可能会忽视孩子的隐私和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到底该不该在朋友圈“晒娃”呢?

我认为,“晒娃”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但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度和方式

我们可以分享孩子的快乐和成长,但要确保不泄露孩子的关键信息,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隐私。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不要让我们的爱成为孩子的负担或潜在的威胁。

宝爸宝妈在晒娃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安全问题:

1. 隐私泄露:避免透露孩子的具体个人信息,如真实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班级等,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2. 面部特征:过度清晰展示孩子面部特征,可能增加孩子被别有用心之人识别的风险。

3. 行程信息:不要分享孩子日常的具体行程安排,避免有人掌握孩子的行踪规律。

4. 学校和活动场所:不明确指出孩子常去的学校或特定的活动场所位置。

5. 照片内容:确保晒出的照片或视频中,没有暴露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

6. 定位信息:关掉照片或视频的定位功能,防止他人知晓孩子所处位置。

7. 网络环境:选择可靠、安全的社交平台晒娃,避免在一些不知名或不可信的平台分享。

8. 陌生人关注:留意陌生人对孩子照片等内容的过度关注或异常互动。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要在享受“晒娃”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认真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希望我们都能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