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曹爽极力遏制下,司马懿只利用三千人马就成功兵变,独掌曹魏大权。看似困难,其实司马懿具备三点优势。一、司马懿用隐忍成就了伟业。二、司马懿把握出手时机,极其精准。三、曹爽骄狂,自取灭亡。老迈的司马懿,率军成功平定辽东后不久,曹叡深知自己将命不久矣,便将养子曹芳立为皇位继承人。但因养子年幼,临终时的曹叡便想给曹芳选定五位托孤之臣。曹叡最初选定的都是曹氏族人。只是曹叡身边的两位宠臣,不停诋毁他所选定的托孤之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这几位大臣不能托孤,那谁还能辅佐养子呢?病体已经不允许曹叡迟疑不决。于是曹叡干脆从五人中选出一个没有被诋毁的人托孤,这个人就是曹爽。单独让曹爽辅佐曹芳,曹叡依然很不放心。如果曹爽产生取而代之的念头,谁又能阻止曹爽呢?曹叡想到了一个人:司马懿。当时的司马懿是士族领袖,基础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已经六十多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士族领袖自然有能力制衡曹爽,而高龄也成了司马懿的优点。曹芳渐渐长大的同时,司马懿也将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从曹叡的角度来看,司马懿只需要短暂辅佐曹芳到成年,帮助曹芳制衡曹爽即可。难道成年后的曹芳,还收拾不了行将就木的司马懿吗?可惜,曹叡的如意算盘还真落空了,因为曹芳身边有位猪一样的队友——曹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仅八岁的曹芳登基后,曹爽便开始与司马懿争权。率先出招的是曹爽,曹爽请奏曹芳,将司马懿升任太傅的同时,罢去司马懿掌握的军权。曹芳毕竟年幼,曹爽又和自己一个姓,当然要听他的。于是司马懿便被明升暗降,追随司马懿的人,也被曹爽边缘化。司马懿面对曹爽选择了隐忍,因为司马懿知道,曹芳刚刚登基,曹氏家族的人还很团结。自己贸然和曹爽爆发冲突,司马家族还不是曹氏家族的对手。于是司马懿选择了隐忍,暗中积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托孤重臣一家独大,会带来怎样的局面呢?大权在握的曹爽,开始变得专权跋扈。要想战胜实力强于自己的曹爽,司马懿只要静待时机,任由曹爽作死,就可以了。随后的曹爽果然没有让司马懿失望。为了进一步树立威信,曹爽决定对外发动战争。如果相继灭掉蜀国、东吴,曹爽的地位不但不可撼动,他还有可能借助声威取曹芳而代之。只是曹爽太过高估计自己,曹爽主持伐蜀战事曹军大败。随后曹爽又指挥大军攻打东吴,曹军再次损兵折将。对外战事不但没有让曹爽树立威胁,还让世人觉得曹爽是天下最大的草包。为了消除质疑声,曹爽开始不分亲疏远近,打压不满自己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