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吴彬画罗汉轴 1601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滴水泉藏品

4、文化隐喻

净瓶本为比丘十八物 (头陀十八物)之一,十八物是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随身物,其中净瓶主要用来盛水以备饮用或洗濯。后来净瓶逐渐成为佛教神圣器具法器,比如观音菩萨手中盛净水、插杨柳的净瓶,能容沧海水,能起死回生,净瓶也是藏传佛教的八吉祥之一。

鸠摩罗什译《杂譬喻经》卷下记述了一则故事:外国有一咒龙师。澡罐盛水诣龙池边一心读咒。此龙即时便见大火从池底起。举池皆然。龙见火怖出头望山。复见大火烧诸山泽。仰视山头空无住处。一切皆热安身无地。唯见澡罐中水可以避难。便灭其大身作微小形。入澡罐水中。彼龙池者。喻欲界也。所望山泽。喻色界也。视山顶者。喻无色界也。咒龙师者。喻菩萨也。澡罐水者。喻泥洹也。术者。喻方便也。大火燃者。喻现无常也。龙大身者。喻憍慢也。作小形者。喻谦卑也。言菩萨示现劫烧欲色同然。无常大火恐怖众生。令除憍慢谦卑下下。然后乃悉入涅槃也。

这里所说的泥洹,就是“涅槃”异译,可见,在这里,咒龙师澡罐中的净水,已然就是涅槃的象征。

《长阿含经》卷四有云:“香姓婆罗门持舍利瓶归起塔庙,毕钵村人持地燋炭归起塔庙”,佛教造像中有满瓶要素,而满瓶也好,窣堵波也罢,其中的轮回涅槃含义,也都可以在瓶子形态,乃至于窣堵波形态的瓶罐中得到影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僧伽手中的法器,到底叫澡瓶,还是澡罐,净瓶,并不重要。至少我们可以明白,在僧伽弘扬文本中,宋代赞宁所撰《宋高僧传》所称的“驸马都尉武攸暨有疾。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 ...或令洗石师子而瘳。或掷水瓶",《太平广记》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僧伽大师条所云:“师常濯足,人取其水饮之,病疾皆愈。一日,中宗于内殿语师曰:“京畿无雨,已是数月,愿师慈悲,解朕忧迫。”师乃将瓶水泛洒,俄顷阴云骤起,甘雨大降”,其中涉及的僧伽与水瓶的关联,第一,是僧伽取澡罐水在嘴巴里喝一口然后喷在驸马都尉武攸暨脸上而痊愈,则说明,僧伽喝水的容器,应该是放置饮用水的净水瓶。《宋高僧传》中也曾经记述闾丘胤头痛,神僧封干也是“便索净器,吮水喷之”,对方“斯须觉体中颇佳”。可见僧伽对驸马都尉所噀的,封干对闾丘所喷的,都肯定是净水,所以用以储存净水的,则是作为净瓶的僧伽澡罐和封干的所谓净器了。

而为了给人家治病,僧伽所掷的水瓶,则应该可以手持,而不会是大容量的储水罐。至于僧伽洗脚水的容器,存水倒水的或者是触瓶一类的容器了。

在僧伽图像中,也可贵地保存了一副双口澡罐要素的图像,见下图所示之《四州大圣宝志公水陆画轴》,澡罐被捧在僧伽身后弟子手中,上插花卉,作用跟上述两图中的观音净瓶一样,已经是法器供器,而不是实用洗手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系统地来看,关照净瓶的实用性,是探究净瓶来源的方法,但是,实用的净瓶与神灵法器净瓶之间毕竟不是一回事,到了神灵艺术图像中的净瓶层面,已经不需要纯粹从实用器皿的角度,而需要从神灵艺术图像史要素演变的角度去驾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