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笼罩大地。八达岭长城如巨龙蜿蜒,雄伟壮丽。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长城脚下,石峡村将以石峡峪堡关城遗址为基础,打造长城特色示范村;雄关之上,八达岭段砖石长城将修缮完成、全线贯通。以八达岭长城景区为核心,延庆区正以5A级标准统一打造世界级长城大景区,伴随一段段长城修缮完成,这一大景区将逐步开放。这是记者昨天从延庆区获悉的。

石峡将建长城特色示范村

初夏,绿染长城,长城脚下石峡村古朴幽静,石峡峪堡关城遗址静静伫立。周末来临,村里的“石光长城”民宿小院、古堡客栈、石光咖啡厅迎来一拨拨游客。

石峡村建于明朝,是居庸关北部关隘,古时是战略要地,留存着多处历史遗迹。近年来,依托长城文化,石峡村打出“石光长城”的文旅品牌,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城村”。

“以石峡峪堡关城遗址、葫芦井、练兵场、烧窑厂等村里现存的遗迹为基础,通过环境持续提升、历史遗迹活化利用、文旅深度融合等,将把石峡村打造成为以长城为特色的北京市‘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示范村。”延庆区八达岭镇党委书记李清华说,目前计划推出两条石峡村的深度游览路线,分别是将士巡边路线、边民生活场景游览路线,“通过游览路线将村里的遗迹串起来,让游客穿越历史,体验当年在石峡村的将士、边民们的日常。”

因长城而焕发生机,石峡村只是一个缩影。眼下,延庆区正在深入推进石峡关谷休闲农业聚集区建设。该聚集区位于八达岭镇西南部,涉及外炮、里炮、帮水峪、石峡四个行政村,全长约8公里。这里是八达岭镇长城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花家窑长城、石峡关长城漫延山脊,长城联墩、城堡遗址遍布沿线。

接下来,延庆将深度挖掘这四个行政村的农业文化、长城文化资源,推出网红村名录,构建长城文化风景带,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让石峡关谷休闲农业聚集区成为长城脚下的亮丽风景。

八达岭段砖石长城将全线贯通

出石峡村,一路向东登上花家窑长城。不同于向大众开放的八达岭长城景区,这里的长城在去除了安全隐患后,保留了残状:垛墙高矮不一,保留岁月沧桑感;马道、敌楼等都保留了“野味”。

“花家窑长城是八达岭段砖石长城的其中一段。十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八达岭段砖石长城的抢险修缮,修缮采用最小干预的原则,也就是不恢复最初的原始状态,而是主要对坍塌部位采取局部归砌、局部归安等,保留其历史感。”站在长城上,延庆区文物局副局长刘满利介绍。

延庆长城资源丰富,境内长城总长179.2公里,分为砖石长城、石长城、土长城三类,其中砖石长城总长度26.6公里,主要集中在八达岭段。截至目前,延庆区砖石长城抢险修缮率达88%,到2026年,这一比率将达100%。刘满利介绍,抢险、修缮,是延庆长城修缮保护当中的两个不同措施,“对于长城来说,抢险是最优先的,遇有险情、随时抢险。而对于一些处于稳定状态的、短时间内不会坍塌的长城,则通过修缮来进行保护。”

眼下,在八达岭长城景区西侧,全长700余米的64至66号敌台及墙体修缮工程即将开工,计划于2025年完工。届时,这段长城将与八达岭长城景区、八达岭古长城景区、花家窑段长城等首尾相连,八达岭段砖石长城将实现全线贯通。

长城大景区将逐步开放

一段段长城得到修缮,长城险情得到有效控制,为长城遗产的后期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起,延庆区以八达岭长城为核心,整合周边水关长城、古长城、花家窑长城等资源,以5A级标准统一打造世界级长城大景区,让其成为国家级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

刘满利介绍,目前,八达岭长城、水关长城、古长城、花家窑长城已经实现了统一管理,长城景区的串连将随着长城修缮的贯通逐步实现,长城大景区将逐步开放。

实际上,去年八达岭长城景区开放段落就延长了1245米,从南七楼一直蜿蜒至南十六楼半。与此前已开放的八达岭长城完整的建筑形态不同,这段长城在排除险情和病害后,保留了残状。开放方式采取少量、小规模、预约制、集体组织形式,主要开展户外徒步、探险穿越、长城研学、旅拍等活动。

长城大景区外,也将建立大交通体系,便于游客顺利抵达长城。“在京礼高速大佛坨出口,将建设1万平方米的东曹营停车场,实现小客车的集散,并依托停车场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植入商业配套设施,并为游客提供休憩空间。”李清华说,现有八达岭景区的黑龙潭、岔西停车场也将进行功能优化,带给游客舒适便利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