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运输车辆不需要停车称重,在经过动态自动称重检测区域后,安装在公路上方的电子显示屏便会显示其超限超载信息……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安徽越来越多重要路段的治超常态。2024年,是全国公路联合集中治超20周年,也是安徽省施行《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10周年。5月16日,在2024年全国“路政宣传月”期间,记者走进曾经的超载超限“重灾区”如今的科技治超“先行者”淮北市,实地探访科技是如何赋能交通智慧化管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国家重点建设的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同时又是安徽省新型煤化合成材料基地,每年有大量的煤炭、建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通过公路运输。这座煤炭资源型城市,曾经一度成为超载超限的“重灾区”。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是公路桥梁的“第一杀手”,也是道路运输安全的重大隐患。传统的人海战术,让治超如同猫捉老鼠,成为行业的全国性难题。“以前我们都是传统的人工检查,不仅效率很低也很难面面俱到,精准打击,但是现在用了科技手段,这些超载超限车辆根本躲不掉。”据淮北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东升据介绍,2018年以来,淮北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破解了全国治超工作面临的诸多难题,在全国率先实现超限超载的科学治理、长效治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支撑,积极调整原有执法模式,将非现场执法和现场执法相结合,完善监管措施,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淮北市交通运输局记者看到,工作人员通过非现场执法系统,对动态检测卡点采集到的违法电子数据进行核对。据介绍,淮北市共建设45处动态检测卡点,对途经车辆实施全天候、不停车、智能化检测,动态采集行驶车辆超限超载、北斗定位车载终端使用异常和非法改装车辆等违法电子数据,自动核准违章车辆超限超载吨位和超限超载率,有效延伸执法监管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目前淮北市超限超载率稳控在0.1%以下。

“我们能看到全国各地数万辆在淮北的重型货运车辆运行状态,同时可以了解到淮北牌照的数万台重型货运车辆在全国各地的运行状态。”淮北市交通运输局科技信息科科长武术告诉记者,为了自动判定相关违法行为并固定证据,淮北市研发“北斗”通讯终端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应用“北斗”及电子围栏技术研发“黑名单”在案违法车辆自动报警系统,有效破解车辆逃逸查处难题。同时,基于北斗技术自动识别系统通过云计算,还可以对遮牌车辆实施精准识别。

为了丰富交通运输管理的应用场景,目前淮北市自主研发了28套智能系统,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以前我们申请办理大件运输许可证两三天才能办好,现在线上提交申请,交通部门上门服务,当天就能办好发车,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物流成本,一辆车的物流成本要降低3000块钱左右。”安徽科汇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小永告诉记者,他们是皖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钢结构装配式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货物将通过公路运输发往全国各地,每天都要大型货物需要发车运输,以前是“跑断腿”效率低,现在只需要动动指尖,在系统上申请一下很快就解决了。

淮北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东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慧执法、会监管、惠服务”工作目标,实施“综合查、远程管、精准帮”具体举措,持续打造法制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强科技赋能“智慧交通”管理,全面推动交通路政管理工作行稳致远,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当好开路先锋。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