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穗东街道着力讲好“海丝文化·南海神庙”故事,擦亮海丝文化品牌,以“波罗文化”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内涵,深挖非遗品牌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出实效。

今年2月,“波罗粽”入选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名单、广东省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典型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背后,离不开穗东街道充分做好地标品牌宣传策划工作,提升地标产品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制定“波罗粽”地方标准,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产业集群效益,以文化软实力带动产业硬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穗东街道将申报“波罗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纳入“百千万工程”项目,成立申报地标产品保护工作办公室,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标品牌的创建,形成多渠道、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合计投入200万元。

在南海神庙游客中心旁,由穗东街道打造的非遗传承工作室非常热闹。约30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分为非遗制作展示区、非遗传承教学区、游客休闲区、非遗制作后勤区等一系列功能区,形成“生产+展示+体验+培训+研发+交流”一体化模式,成为非遗品牌孵化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了解“波罗诞”“波罗粽”的历史典故,还可以现场动手制作,以“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的形式,感受黄埔本土非遗魅力及匠心文化,以特色“非遗味”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及传承,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

广州市级非遗波罗粽制作技艺传承人陈玉彩曾感叹:“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做(波罗粽),年轻一辈更不会做了。”

发扬非遗品牌,离不开作为源头活水的传承人。穗东街道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双赢”的“师徒制”传承模式,培养、储备、集聚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非遗传承人才,建立非遗传承人人才数据库,搭建培育非遗传承人才舞台。同时,紧跟消费市场需求,推陈出新丰富波罗粽种类,研发水晶波罗粽、迷你波罗粽等新品类,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波罗诞”“波罗粽”走出黄埔、走出羊城,海丝文化品牌愈发家喻户晓。穗东街道还积极组建非遗传承宣讲队伍,开播非遗故事讲堂,编纂《美食穗东》丛书,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推广海丝文化,全面展现非遗文化底蕴。

下一步,穗东街道将立足“波罗经济”,做大做强“波罗”品牌,通过品牌撬动“波罗产业”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出新出彩。

南方+记者黄楚旋

通讯员欧阳婷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