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盲盒,相信很多人都买过。

它的不确定性,增添了消费者购买的趣味性。重要的是,几十元的价格也是大众能承担的,所以,大小朋友们都乐此不疲。

那如果在价格后面加个“万”,变成几十万元,又有多少人想要体验这种购物的趣味性呢?

近期,就有新能源汽车品牌玩起了动力电池的“盲盒”游戏,引来消费者颇多微词。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风向标。在这场绿色出行革命的背后,离不开消费者的倾力支持。新能源车企销售汽车产品时,如果在最关键的零部件上,都不能让消费者顺心如意,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电池盲盒,车主心里苦

今年年初,成都的陈先生购买了一辆某知名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购车时,销售人员告诉他,该车型采用的是最新的动力电池技术,续航里程长,性能稳定。然而,在使用了不到半年后,陈先生发现车辆的续航里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甚至有时会出现突然的动力失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三种不同的动力电池

来源/新能源前瞻拍摄

陈先生感到非常困惑,于是他联系了汽车厂家和售后服务。经过一番调查后,厂家告诉他,他所购买的车型在不同的生产批次中,采用了不同品牌的电池。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中。

一些车企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可能会在同一车型的不同生产批次中使用完全不同品牌的电池。

以理想汽车为例,多名理想车主反映,2024款理想L7/L8车型的电池从原来统一的宁德时代,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偷偷换成了宁德时代与欣旺达的随机混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理想L7

来源/理想官网新能源前瞻截图

有网上未经证实的说法称,L7/L8的电池99%是欣旺达的,仅1%是宁德时代的。网友评论说,对于如此大规模地更换电池品牌,理想方面居然不事先告知用户,实在匪夷所思。

就此问题,新能源前瞻咨询了理想工作人员。他表示,L7/L8顶配都改为了宁德时代电池,其他还是宁德时代和欣旺达混装,但并未回答混装比例。

“很多客户都咨询过电池的问题,但没办法指定电池品牌,它是随机的,我们也查不到电池厂商。”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电池度数一样,所以也是一样的使用。

然而,宁德时代是全球动力电池巨头,早在2012年就开始与宝马集团合作,市场占有率连年第一;欣旺达是排名前十的企业,动力电芯在2018年才正式投产。消费者如果提前能知道“盲盒”里到底是“惊喜”还是“无奈”,同样的价格下,大概率更认可宁德时代。

2.“盲盒”背后的车企逻辑

事实上,并非只有理想汽车有如此招数。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车型的电池供应就涉及了多家供应商。早期,特斯拉与日本电池巨头松下深度绑定。但随着产量的激增,特斯拉开始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先后与韩国的LG化学、我国的宁德时代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同样,一汽-大众、华晨宝马、北京现代、上汽通用和北京奔驰等,这些品牌中有80%以上的车型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但他们也可能根据车型或生产批次的不同,使用其他电池供应商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的部分车企

来源/网络图片新能源前瞻截图

许多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如广汽埃安、零跑、小鹏、江淮等,通常也会根据市场情况、成本和性能需求,灵活选择电池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国轩高科、力神、中航锂电、德赛、沃特玛、威能、微宏、南洋科技等。

为何众多车企选择在电池供应商上采取如此策略?

一方面,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定价和市场竞争力。多供应商策略,可通过品牌比价从而压低造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供应链的多样化有助于降低单一供应商断供的风险,保障生产连续性。此外,不同电池品牌的技术路线各有千秋,车企借此可快速迭代产品,满足不同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024年1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

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新能源前瞻截图

这都无可厚非,但车企不能用宁德时代进行品牌背书,给消费者的却是其他品牌电池,还是应该说清楚,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

就有理想L7车主对新能源前瞻表示,他对电池厂商没有特别需求,选了Pro版,电池为蜂巢能源,开起来也是够用的。“但车企最好能说清楚一些,这样就更透明。”

3.消费者如何应对“盲盒”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盲盒”现象,显然正对汽车市场产生深刻负面影响。

不同品牌的电池在性能、续航里程、安全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用车体验;而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使用不同品牌的电池,无疑增加了车辆出现故障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各种动力电池特性对比

来源/网络图片新能源前瞻截图

比如,宁德时代称其电芯单体失效率做到了行业领先的PPB等级,即十亿分之一,而很多厂商还停留在PPM等级,即百万分之一。

因此,消费者在购车前需要做足功课。

首先,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了解车型所搭载电池的基本规格和供应商详情;其次,参考第三方评测和车主论坛的反馈,这些往往是了解车辆实际表现的宝贵资源;再次,利用试驾机会,亲身体验车辆的续航能力、加速性能和充电效率;最后,鉴于电池质保政策的重要性,详细了解保修条款,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

也有消费者分享了自己的选电池攻略。比如通过产品合格证、整车型号的末尾数编码来判断电池厂商,或者查物料单。但这仅限于库存车,且并不是每个品牌都会提供。

为了选择一款认可的动力电池,消费者也是够拼的。

这里需要表扬一下近期上市的星途星纪元ET。不管是增程式,还是纯电,星纪元ET都搭载了同品牌的电池,只有大小之分,让选择它的消费者少了一些“不如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星纪元ET

来源/新能源前瞻拍摄

如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言:“信息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呼唤更加透明的供应链管理和标准化的电池性能评价体系。

同时,车企只有加强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消除新能源汽车购买过程中的“盲盒”式体验,让大家能够明明白白购买到满意的产品,增强消费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