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嘉靖、隆庆两朝,朝堂争斗最为激烈。在两朝过渡的六年时间里,先是徐阶扳倒了权臣严嵩,随后高拱又扳倒了徐阶。此后高拱再度击败李春芳,如愿登上首辅之位。看似春风得意,然而风水轮流转,首辅高拱随后竟然又被张居正赶下台。客观而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四人正都是能臣,惺惺相惜确实存在,但高拱与徐阶之间却存在一丝残忍。二人究竟有什么仇怨?为何高拱要对徐阶赶尽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拱前半生的仕途堪称坎坷。高拱饱读诗书,然而在他才考中了进士时已经二十八岁,此时也仅仅是一名庶吉士。成为庶吉士后,高拱任职翰林编修,直到三十七岁,高拱才正式得到步入官场的机会。当时,高拱翰林编修期满后升任翰林侍读,翰林侍读说白了就是为皇族讲经说史,名头虽然响亮,但对于当时的高拱而言也不过是个虚衔。因为当时的高拱并没有被指定,成为某一位皇子的老师,也就没有机会成为皇子的心腹,高拱远离权力中枢,完全没有机会一展报复。直到嘉靖三十一年,已经是不惑之年的高拱才被明廷正式授职,为裕王朱载垕讲经、授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拱成为朱载垕的老师时,朝中权力格局是怎样的呢?朝中大权被首辅严嵩把持,而次辅徐阶素来与严嵩不和。在严嵩和徐阶争权的过程中,二人都意识到自己需要拉拢帮手。此时前任太子朱载壡已死,而朱厚熜尚未确立新的皇储,如果按照继位顺序而论,朱载垕便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目的明确的徐阶、严嵩二人便将目光投到朱载垕的老师高拱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借着徐阶、严嵩争权的机会,高拱正式以皇子老师的身份登堂入室,嘉靖三十七年高拱升任太常寺卿。公元1562年,多年隐忍的徐阶终于一举扳倒严嵩父子。想要有所作为的徐阶需要帮手,帮助自己稳定朝局。于是徐阶便举荐高拱、张居正进入内阁,谁知新的争斗却又接踵而来。长期不被重用的高拱,想要施展抱负自然就和徐阶产生了矛盾。换句话说,新的二把手高拱想要从新的一把手徐阶处分得一杯羹。徐阶和高拱都想让朝局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其结局便是相对弱势的高拱,开始受到徐阶的打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565年,朱厚熜驾崩,朱载垕继位,是为隆庆帝。朱载垕登基后,第一时间,便封自己的老师高拱为太子太保,并准其以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值内阁。朱载垕对高拱的封赏,意味着徐阶与高拱的权力高低之分,开始变得模糊。觉得时机成熟的高拱,便开始利用党羽发力,公开与徐阶争权。但蚍蜉撼树可想而知,徐阶在朝中经营二十余年,其亲信、学生遍布朝野。反观朱载垕刚刚登基,羽翼尚未丰满,面对高拱的争权,徐阶随即利用党羽发力弹劾高拱。为了平稳朝局,将高拱罢官成为朱载垕最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