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遗忘了那些流淌在千年时光中的诗意与远方。

古诗词,是古人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而今,我们为何要让孩子们去学习这些古诗词呢?

01

读诗词 触摸历史温度

许多孩子都对历史不感兴趣。

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不过是遥远的朝代名称,是冷冰冰的数字,是客观的总结陈述。

可是在诗词里,历史被着了色,有了声音,有了画面。

“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中,孩子品出来的是太平盛世之中潜藏的烟火气。端午满街花灯,豪门、贫家都能赏之,怎不叫人沉醉。

从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孩子能领略到盛唐之威严恢宏。西域诸国奉上珍宝,倭国东渡朝拜,作为华夏子孙,谁不与有荣焉。

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孩子感受的是战士们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剑锋所指,即是疆土,他们又怎么能不热血澎湃。

一个朝代的盛衰荣辱,历史的草蛇灰线,都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

读着这些诗词,孩子与千百年前的诗人们就有了情感共振,遥远的历史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读诗,亦是读史。

词人诗人们,对孩子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历史陈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读诗词 以文化镌刻自身

“语言的边界,就是你世界的边界,语言的质感,就是你世界的质感,而语言的贫乏则是终极贫乏。”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他看过的书,读过的诗的外在表现。

读诗词和不读诗词的孩子,谈吐完全是不一样的。

读过诗词的孩子,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会吟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夏季看到池塘的荷花,会朗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到黄昏的湖面,飞鸟轻掠,会吟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冬天早上一睁眼,发现窗外雪挂枝头,会轻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词不仅会塑造孩子的一言一行,还会熏染他们的情操。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词可塑造气质,可滋养品质。

读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虽眼前风雨如晦,脚下道阻且长,孩子们也会从容且行之。

若能领会何为“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寓意,他们也会以君子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这就是为什么诗词大会上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哪怕风餐露宿,依然不放弃对诗词世界的追逐。

这也是为什么叶嘉莹年幼丧母、家庭不幸,一生经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但她却说:“我能一直保持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从小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

诗词文化如刻刀,既修言,又修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读诗词 让心灵得到净化

叶嘉莹老师给出了答案:“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中国生来就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不断凝聚民族思想与文化精神,赋兴于汉、诗兴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古典诗词一脉相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长城。

学习古诗的意义,在于文化素养的提升。读诗词能够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心灵,以及诗意且体面的生活态度。

孩子从小诵读和吟唱古诗,就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习得关爱社会的品质,久而久之,获得生命的“底蕴”。

有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这句话用在唐诗上也无不可,读诗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气质和形象。读到一定程度,便应了苏轼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锄禾日当午”“沙场秋点兵”,见证诗人走过的路,感受他们的春夏秋冬,和他们一起感叹情思幽怨。

面对云海,你会想起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思念故友,你会想起韦应物的“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食到荔枝,你会想起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国家安定,你会想起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身处逆境,你会想起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隔着最远的时光,打动今天的我们。

诗词是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精神宝藏,它更是使过去、现在、未来的我们,更热爱这个世界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读诗词 打开辽阔的精神世界

我们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其实,诗本身就是极为壮阔的远方。

孩子坐在一方窄小的书桌前,便能通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受那庐山瀑布倾泻千里的壮观。

只要捧着一本诗词,念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便仿佛置身在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

安身之地,可小;但安心之地,要大。

与诗词作伴,即使逼仄的书桌旁,孩子也能领略塞上的落日长河、江南的烟雨迷蒙。

无韵不为诗,诗词是绚丽的风景,亦是最动听的音乐。

诗词的平仄,就是一曲好听的歌。

念白居易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耳边仿佛响起了那动人的琵琶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李白的《将进酒》,抑扬顿挫之间,便觉胸中一股浩然气,痛快至极。

诗词还能让孩子感受不同诗人的人生。

杜甫前半场是鲜衣怒马少年郎,后半场是为生计发愁的中年人。

李白是谪仙人,活得何其恣意,也是失意人,仕途屡屡受挫。

诗词外,是题海,是分数;诗词之内,有风月、有千万种人生。

能去感受诗词韵味、享受诗词意境的孩子,则拥有了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词是中国人的魂,是历史之魂、文化之魂、精神之魂。

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勤读古诗,是对孩子最好的灵魂教育。

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呢?

快来评论区讨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靡校园的“烟卡”,该不该“严卡”?!

高考常考的12篇文言文,助考生一臂之力!

《诗经》暗藏“千金方”,蒹葭荇菜有文章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钰庭 焦欣雨(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