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慢性疾病,其患病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良生活习惯也越来越普遍,其中包括睡眠质量不佳。

2024 年 3 月,《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公布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涉及24万名成年人,追踪时间长达12.5年,研究结果显示,拥有不良睡眠习惯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睡眠时间过少

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和社交压力的增加,很多人的睡眠时间明显不足。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的代谢紊乱,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2. 睡觉打呼噜

打呼噜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症状之一,这是一种睡眠障碍,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OSA患者在睡眠时可能会频繁发生呼吸暂停,导致血氧水平下降、交感神经兴奋等,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 经常晚睡晚起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和代谢。

研究表明,经常晚睡晚起的人群,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和利用受到影响,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

此外,晚睡晚起的人往往生活方式不规律,饮食不健康,肥胖率较高,这也是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4. 习惯开着灯睡觉

在睡眠过程中,光线的刺激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和睡眠质量。

习惯开着灯睡觉会干扰正常的生物节律,使得人体无法充分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总之,不良睡眠习惯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睡眠时间过少、睡觉打呼噜、经常晚睡晚起、习惯开着灯睡觉等不良睡眠习惯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人们应重视睡眠质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