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2月底,蒋介石收到了一封香港寄来的信件:

“30余年来,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然而为了保持君等国家荣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

读罢来信,84岁高龄的蒋介石竟动容落泪。

发信的人叫陈洁如,与蒋介石有过一段长达6年的婚姻。信件送到时,她已经中风离世。

陈洁如去世十多年后,一份来历不明的《陈洁如回忆录》在台湾流传开来,书中那段尘封的往事再度引发了全台湾的热议。

对近代史有过了解的人都知道,蒋介石的妻子是宋美龄,那陈洁如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实上,无论是陈洁如还是宋美龄,都没能获得蒋介石的全部心意,只是宋美龄得以走到最后,连蒋介石都承认自己最大的缺点便是好色。

对于这些风流往事,蒋介石的贴身秘书晚年曾说出一部分真相,宋美龄的做法令人叫绝。

那蒋介石经历过多少情事?宋美龄又是怎么维系住这段婚姻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的早期婚恋史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一夫一妻方为正当的“神圣婚姻”,在婚姻中,丈夫必须承担起妻子保护者和指导者的责任。

在这一点上,蒋介石有资格称自己为基督徒吗?

在近代历史上,许多进步人士都要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婚姻上的父母之命。

在这个问题上,有人选择抗争到底,追求自由爱情,如鲁迅、徐悲鸿;也有人选择坦然接受,如胡适、闻一多。

而蒋介石则走上了一条不反对也不负责的另类道路。

蒋介石生于商贩世家,但蒋家可不是什么受到过新式文化熏陶的开明家庭。蒋父早逝,蒋介石由母亲王采玉拉扯长大,在蒋介石眼中,母亲的话便是旧时代的圣旨,无论对错,不可违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1年,蒋介石14岁,懵懂无知。这一年,蒋介石被妆扮一新、送进洞房,与一名大自己5岁的女子成亲。

这门亲事是由王采玉操办的,与蒋介石成婚的女子名叫毛福梅。王采玉告诉蒋介石,毛福梅娶回家来必是个好女子,她端庄贤淑、恪守闺训,可遇不可求。

可14岁的蒋介石能懂什么呢?

1906年,蒋介石经过一次短暂的日本之旅后,又辗转宁波、保定求学,起初王采玉不愿儿子出走,蒋介石便偷偷拿了毛福梅的首饰当盘缠。按照婆婆的要求,毛福梅也一路跟随侍奉。

这期间蒋介石与毛福梅夫唱妇随,感情不亚于自由恋爱的情侣,可两人间的裂痕也在不知不觉间生成、扩大。

在封建礼教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王采玉之所以看上毛福梅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她没有接受过教育。

而蒋介石先后进入浙江武备学堂、保定陆军学堂,学的是前沿军事,接受的是先进教育,夫妻二人的思想格格不入,温婉顾家的毛福梅渐渐成了蒋介石眼中的累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8年,蒋介石再次前往日本,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次的日本之旅长达3年,蒋介石先在东京振武学校深造,而后直接进入了日本军队服役,这期间他加入同盟会,结识了一批仁人志士。

而毛福梅从此回了老家,替蒋介石事奉老母。

日本不仅是蒋介石政治生涯的起点,也是他与毛福梅事实上的感情终点,在这里他有了第一次艳遇。

1943年另一名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经受不住舆论的攻讦,专门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会上他承认他与蒋介石曾共同与一名日本护士同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名护士的名字有人说叫重金松子,有人说叫美智子。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让蒋介石开了心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奔赴上海指挥反清革命。

只不过在连天炮火中,他也没忘了流连舞厅妓院,寻找新的艳遇,他寻找到的新目标是歌舞厅的交际花姚冶诚。

姚冶诚本是一名良家女子,长得娇艳动人,可惜这副好皮囊并未给她带来一段好姻缘,她的丈夫沾上了毒瘾,后面就无需赘言了。

在丈夫的鼓动下,姚冶诚堕入风尘,并遇到了蒋介石。后者垂涎她的美貌,要将她娶回家,奈何王采玉认定她一风尘女子不配为蒋家女主,蒋介石百般争取不得,遂退而纳为妾室。

不幸的是,蒋介石纳姚冶诚仅仅是出于色情,以及基于色情的那点怜悯。等他玩腻了,姚冶诚也就跟毛福梅一样成了累赘。

与隐忍的毛福梅不同,姚冶诚更加泼辣,这令蒋介石十分头疼,最终他把一妻一妾分别撇下,自己奔政治前途去了。

说来可笑,后来蒋介石与姚冶诚之间唯一的联系是蒋纬国,而蒋纬国却不是姚冶诚所生。至于蒋纬国的出身,有人说他是蒋介石与日本护士所生,有人说他是戴季陶与日本护士所生,寄托在蒋介石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7年开始,蒋介石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在后人看来,蒋介石是“地图开疆”的代表人物,透过他的日记,人们得以窥见他在公私生活上的心路历程。

只不过此时的蒋介石对毛、姚二人已经没了情谊,他的日记中对她只有恶评:“彼妇凶悍,任性不可名状。”

纵使姚冶诚为他去到了贫瘠的奉化乡下,替他抚养了出身不明的蒋纬国,她还是那个“悍妇”。蒋介石的日记,有了新的女主人。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晚,与璐妹并坐汽车游览夜景……”

写下这句话时,粤军陈炯明率众叛变,他麾下的北伐军走到了生死关头,但这些都没有断绝他的闲情逸致。

让蒋介石重新获得温存的女子叫陈洁如,原名陈凤,蒋介石与毛福梅结婚那年,陈洁如刚出生。

1919年,在张静江的府邸初次见到了陈洁如,相见即倾心。

这位张静江今人并没有太多提及,不过他在近代历史上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静江专善筹款支援革命,一度坐上国民党主席的大位,孙中山把他抬到“圣人”的高度,蒋介石奉他为革命导师,蒋介石入国民党的监誓人便是张静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孙中山和张静江的双双支持下,蒋介石对陈洁如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

此时的陈洁如14岁,与蒋介石初婚的年龄相同,不知是巧合还是悲剧的预兆。

尽管革命领袖们倾情牵线,但陈洁如的父母起初都不同意这桩婚事,因为蒋介石早有家室。

在陈洁如的父亲去世后,蒋介石等到了抱得美人归的机会,他协助陈家操持丧事,使得陈母松了口。

1921年底,蒋介石如愿与陈洁如结为夫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似乎找到了真正值得相伴一生的爱人,这段时间他的日记中满是床笫之欢:“戒与洁如交媾,保重病体。”“昨夜又与洁如缠扰。”“早起,与洁如缠扰。”

在外奔波时,蒋介石也总忘不了与陈洁如书信传情,信的称呼往往是“我最亲爱的妻”。

但如后人所知,最终陪蒋介石终老的并非陈洁如。从蒋介石1926年9月发出的信中便能看出一些端倪:

“我的爱妻:……我收到宋美龄电报,为我的胜利致贺,并称我为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宋世纪婚礼——政治与爱情的取舍

1927年9月,一条没头没脑的《蒋中正启事》突然出现在《申报》上: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

接下来的同月29日、30日,这则突兀的启事又连续出现在《申报》上。

此时蒋介石正在向新欢求婚,这是他对宋家的交代之一。

此前一个多月,他已经把陈洁如送到美国。临行前他对陈洁如和她的母亲信誓旦旦,以5年为期,会让陈洁如再成为他的妻子。

前往美国的轮船上有张静江的两个女儿陪伴,经过日本、美国各港口时人们依旧打出“欢迎蒋介石夫人”的旗号迎接,陈洁如的心中还抱有一丝期待。

再把视线拉回国内,蒋介石为什么要抛弃陈洁如、迎娶宋美龄?因为他在政治上没得可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一代革命领袖孙中山溘然长逝,国民党内部陷入了群龙无首、自相攻讦的局面。

蒋介石自然也是群龙之一,但他不是最强大的那条,至少还有汪精卫、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4条巨龙盘踞在他之上。

一年的时间里,蒋介石完成了对其余三人的逆袭,形成了汪、蒋并重的局面。但剩下的这个汪精卫有日本人撑腰,蒋介石无论如何也无法独自面对,迟早要被排挤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只能寻求政治联盟,但张静江这批元老已经淡出政坛,此时能联合又足够强大的政治势力只有宋家——宋庆龄是孙中山遗孀,说话没人敢不尊重;宋子文是财政部长,把持经济命脉。

联姻是政治联盟最可靠的维系手段,待字闺中的宋美龄自然成了蒋介石的追求对象。

宋美龄曾在日记中透露,她渴望做现代女性,开创一番事业,而蒋介石这个总司令无疑是最好的跳板,因而她是愿意与蒋介石成婚的。

但宋家上下都是基督徒,宋母倪夫人不喜欢不信主又有家室的蒋介石,宋子文也曾与蒋介石有隙,赞成这桩婚事的只有宋家大姐宋霭龄。

为了娶到宋美龄,蒋介石作出了两项承诺:逐出此前的三个妻妾,恢复单身,并改信基督。

于是便有了《申报》上的《蒋中正启事》。

哄走陈洁如后,蒋介石又对毛福梅作了“妥善安置”。虽然夫妻的名与实全都化为乌有,但蒋介石也自知愧对发妻,因而依旧承认她是蒋家亲人。

后来的毛福梅与青灯古佛为伴,托儿子蒋经国的福,她也曾出入过蒋宋的家庭,不过倒更像是个做饭的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12月,蒋介石的老家宅院遭到日军轰炸。硝烟散尽后,乡亲们找到了毛福梅的躯体。

毛福梅的发丧过程没有讣告,墓碑上写着“显妣毛太君之墓儿经国敬立”,不带半个“蒋”字。

而对姚冶诚的安置更加简单,给钱了事,从无名分。

几房妻妾处理完毕后,蒋介石终于得偿所愿,于1927年12月1日与宋美龄完婚。

按照宋家的遗愿,这场婚礼被分为上下两场,上场为宗教婚礼,在宋家举行;下场为世俗婚礼,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整场婚礼耗资30万银元,极尽奢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蒋宋联姻无疑是政治联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人是有真感情的。

迎娶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此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

当天的《大公报》上也有蒋介石的结婚感言——《我们的今日》。他在文中毫不掩饰此刻的幸福,直言“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味。”

此文章惹得《大公报》的编辑张季鸾愤愤不平,撰文《蒋介石之人生观》,质疑蒋介石背离革命。

但蒋介石没工夫搭理这些牢骚,婚后第二天,两人一天没出屋,其间郎情妾意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宋美龄也没有辜负蒋介石的一番真情,婚后夫妻难免因鸡毛蒜皮之事争吵,宋美龄也曾几次负气回娘家,而最终也没真正离开蒋介石。

真正能反映宋美龄对婚姻的忠贞的,还要数那场震惊中外西安事变。

这场事变中,蒋介石身陷囹圄,何应钦等一批人主张立即进攻张学良、杨虎城,置蒋介石的生死于不顾。

宋美龄先在南京极力反对用兵,赢得缓冲时间后,又不顾蒋介石的叮嘱,仅带几名心腹跑到西安陪伴蒋介石。

在这场事变中,蒋介石一干人扮演的无疑是反派角色。但宋美龄与丈夫共患难,以弱女子之身不顾安危闯荡敌营,其心可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的日子里,宋美龄也一直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对内协助蒋介石推行生活改革,在外帮蒋介石呼吁抗日,筹措物资。

即使抛开政治联姻带来的利益不看,宋美龄个人对蒋介石的帮助也是巨大的。

那这位宋家三妹能从蒋介石身上收获安稳的婚姻生活吗?

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美龄的手腕:抹杀旧爱,劝退新欢

宋美龄的第一个情敌还是陈洁如。

不要忘了蒋介石给陈洁如的5年之约,这件事蒋介石可能抛诸脑后,但陈洁如不会不记得。

5年之后,陈洁如回来了。那时候蒋介石已经搬去了陪都重庆,南京则成了汪伪政府的老巢。陈洁如差点被汪精卫的妻子陈壁君诓去伪政府,幸而陈洁如知晓对方居心,及时脱离,去了重庆。

经蒋介石友人吴忠信往来传口信,两人恢复了联系,并一度死灰复燃。从那一天起,蒋介石家便鸡犬不宁。

蒋介石曾连续四天闭门不出,据传就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因陈洁如争吵,继而引发肢体冲突,宋美龄挠破了蒋介石的脸,后者无法见人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宋婚变的传闻闹得满城风雨,国民党高层都抛下军政大事去谈论蒋介石的家事,而蒋宋两家的关系也岌岌可危。

这场闹剧断断续续持续了数年,其间宋美龄还一度在大姐的陪同下远走巴西,誓要远离“那个男人”。

新中国成立后,陈洁如曾任区政协委员,后经周恩来批准旅居香港。直到那时,年过古稀的蒋介石还曾寄信传情:“曩昔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照拂,未尝须臾去怀。”

蒋介石从未死心,不过陈洁如却最终没能重入蒋家门墙,原因很简单,蒋、宋之间几番争吵,感情却未断绝,更何况有政治联姻这根铁锁链。

反正陈洁如也威胁不到宋美龄的蒋家主母地位,争得久了,宋美龄也就对蒋介石的这段情事没了兴趣。

她真正要提防的,是那些新开放的“野花”。

1944年,蒋介石在戴笠的陪同下外出办公,途径陈立夫宅邸。蒋介石心想陈家有好茶好点心,可暂作歇息,便临时造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叫开门,映入蒋介石眼帘的,不是陈立夫,也不是茶水点心,而是一个青春女子。

此女子是陈立夫的侄女,20岁年纪,刚刚留学归国,一袭旗袍将少女的曼妙身材展露无疑,看得蒋介石如痴如醉。

陈立夫、戴笠都是浸淫官场数十载的老油条,自然识得蒋介石的色痴面貌,两人一个介绍送侄女去政府实习,一个提出外交部缺少英文翻译,顺势便将陈颖推到蒋介石身边。

无论是顾及自身利益还是摄于蒋介石的威势,陈颖都没有理由拒绝。打那以后蒋介石便时常单独去找陈颖“学英语”。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蒋介石金屋藏娇的事很快便传得人尽皆知,除了宋美龄。

当时宋美龄正在美国帮蒋介石筹款,最后还是宋霭龄见蒋介石实在不像话,将真相告知了妹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蒋介石偷腥,宋美龄并没有大动干戈。但不久后陈颖便从蒋介石的身边消失,而蒋介石也没费力寻找。

国民党大员们议论纷纷,却也没找出个合理的说法。直到蒋介石去世以后,旅居美国的陈颖才将这段往事公之于众。

原来趁蒋介石离开时,宋美龄偷偷回国,找到了陈颖。

宋美龄心平气和地将两个问题抛给陈颖:你除了青春还有什么吸引蒋介石的地方?蒋介石会为了你摆脱宋家吗?

很明显,这两件事没有一件对陈颖有利。细想之下,她与蒋介石的感情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她自己便心知肚明。

抛出问题的同时,宋美龄又递出一张50万美元的支票。精神和物质上的攻击同时来袭,压得陈颖喘不过气。

“我知道了。”陈颖给出了一个简短的答复,连夜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蒋介石回来后发现陈颖失踪,也能联想到其中的原委。但此事错本就在他,他也只能装糊涂,此后便收敛了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