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苏边境突然聚集了4万多名华人。

“我们是中国人,请放我们进去!我们要回家!”

但令人意外的是,我国边防士兵非但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哀求,反而将他们拒之门外。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知乎《伊塔事件逃跑的人过的怎么样?》,腾讯网《1962年“伊塔事件”》,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疆“伊塔事件”》,知乎《30年河东30年河西!伊塔事件的亲历者:当年多潇洒如今就有多狼狈》),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中苏交恶 滋生阴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进入战后恢复期,苏联亦不例外。虽然是反法西斯联盟的战胜国之一,但卫国战争的爆发让苏联损失了大量青壮年,加剧了劳动力问题。为了快速填充劳动力缺口,使得苏联的社会生产建设步入正轨,苏联将歪主意打到了中国身上。

实际上,解决劳动力短缺本该是苏联的内政,中国方面也只能提供适量帮助。何况那时的中国也才刚刚摆脱战争阴霾,与苏联一样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不信邪,偏要我国提供100万工人去西伯利亚垦荒。这样的苛刻要求,毛主席自然不会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赫鲁晓夫(左)和毛主席(右)

在中国政府这里吃了“闭门羹”,苏联方面甚不甘心,因为这和它的预期截然相反。赫鲁晓夫本意想修复中苏关系,没成想中国竟拒绝提供人力支援,他自然是有怒难平。而随着1958年金门炮战打响,中苏关系的裂痕更是进一步加深,滋生出了严重的外交纠纷。

苏联对我国新疆地区的政治图谋,由来已久。苏联建国初期,斯大林便通过援助盛世才将新疆纳入苏联势力范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苏联又通过支持武装暴动控制了新疆伊犁、塔城和阿山,同时还要求我方保留苏联在新疆的特权。不过,当时毛主席并没有予以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地区迎来大批内地居民入住,逐渐演变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多民族区域。为照顾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习惯,我国决定在新疆继续沿用苏联出版的教材、报刊和书籍。因此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新疆地区接受的依然是苏联的斯拉夫文化。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即苏联侨民。它的起源可追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些无法忍受农业集体化的农民逃离苏联,来到中国。为了便于管理,当时的民国政府为这些苏联人发放了侨民证,从此“苏联侨民”这四个字便成了他们的共同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为了杜绝侨民证造假现象,苏联同我国达成了重要协议。对于那些滞留在新疆地区的苏联侨民,苏联暂缓为他们办理恢复国籍的业务,由我国登记整理好后再予以集中遣返。以伊犁州为例,此地在1954-1959年便遣返苏侨86890人,可见我国政府的行动效率之高。

同时,对于那些还留在新疆的苏籍干部,新中国也采取了相应举措。经过同苏联方面商议,这些干部可以继续留在中国工作,唯一的条件是放弃苏联国籍。大部分苏籍干部都响应了国家号召,但仍有少数人没有照做。因为隐瞒了国籍,这批人成了苏联日后的“侵华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0年,随着苏联派军侵占我国额尔古纳河克鲁赤纳岛,中苏关系愈发降至冰点。彼时的苏联在“斯大林模式”的推动下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而另一边的中国仍处在经济迟缓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困境中。很多新疆边民因此陷入了抉择,这刚好给了苏联趁虚而入的机会。

一方面,苏联在中苏边境、中蒙边境加派驻军,在我国边境外围虎视眈眈;另一方面,苏联又利用新疆地区那些苏籍干部,在各地大肆宣扬苏联的各种好处。除此之外,苏联还唆使新疆的苏联侨民组建“苏侨协会”,专门负责新疆民众的策反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侨协会”的成员主要是苏籍干部和苏籍青年,是一个奉行“苏联优越论”的民族分裂组织。这个组织不仅能受理苏籍申请,还能办理苏侨回国手续,权力之大足以比肩领事馆。他们最擅长利用舆论宣传造势,用各种谣言离间新疆边民和我国政府,诱使他们投奔苏联。

“中苏即将开战,中国不是苏联的对手……留在中国境内不会有好日子过!我们给大家建造了美丽的房子,也给你们准备好了土地,来这里(苏联)就是享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打消新疆边民的顾虑,煽动更多人越境赴苏,苏联方面可谓“下了血本”。他们在伊犁、塔城发放十余万苏联侨民证,成天派人满大街的宣传苏联各种好处。而除了苏侨协会外,苏联的一些高层也多次秘密潜入中国,从事越境煽动的非法活动。

1961年冬至1962年春,苏联驻伊宁领事馆副领事迪道夫、秘书切莫合宁科等人六次潜入新疆塔城,煽动边民前往苏联;1962年4月,这批人又先后五次前往塔山,煽动1373名边民出境和苏联方面“建立联络”。在苏联的糖衣炮弹诱惑下,许多人都慢慢动摇了。

为利叛逃 自食苦果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我国三年自然灾害肆虐之际,很多百姓都陷入了缺衣少粮的艰苦境地。而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的国家经济,更是让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想要迫切的改变现状。而这时在边境线上免费提供面包和黄油的苏联,自然就成了这些边民的“救命稻草”。

于是自1962年起,新疆地区开始陆续有人越境逃往苏联。同年4月15日-16日,塔城、裕民、霍城等六万余名中国居民携带数十万牲畜和农具,公然横穿边境进入苏联。外逃事件的爆发严重扰乱了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全,使得大量农场和公社陷入解体和瘫痪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5月29日,数百名暴徒在苏联驻伊宁领事馆策动下,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进行暴力洗劫。他们不仅对前来阻拦的工作人员围殴暴打,还堂而皇之的抢走了汽车、枪支,甚至还将机密文件和政府公章也一并卷走。此事在国内引发轰动,史称“5.29暴力事件”。

苏联许诺的优渥条件,让这些边民萌生贪念,认为只有逃到苏联才能过上吃穿不愁的富足生活。他们宁肯去地广人稀的苏联自食其力,也不愿继续留在中国吃苦受罪,可谓是完全被苏联给洗脑成了傀儡。边防战士们试图阻拦,但毛主席听后却予以制止,并淡淡的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他们去吧!”

因为有毛主席的命令,边防战士们没有对那些外逃边民鸣枪,而是将他们平安送出了境内。可这些外逃的人却毫不领情,那三天三夜里,他们不知踩伤、砸伤了多少边防战士。此外,他们还打砸抢烧了多个公社仓库和供销门市部,致使国家财产蒙受了极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1962年夏,中国共有6万多名边民流往苏联。苏联利用我国国内自然灾害、边防空虚等多重漏洞,再三教唆中国百姓逃亡苏联的举动,引起了我国的强烈抗议。为遏制事态恶化,我国政府很快就采取了紧急措施。

对苏方面,我国外交部先后三次向苏联发出备忘录和一份照会,要求苏方尽快遣返所有外逃人员。在我方的严正交涉下,苏联关闭了苏联驻乌鲁木齐总领事馆和苏联驻伊宁领事馆,苏方此前在塔城、伊犁等地组建的“苏侨协会”也被我国一并查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命令新疆兵团从各师抽调青年民兵,组成武装值班连队奔赴新疆维持秩序。这些战士分布在阿勒泰、塔城、伊犁等每一个边境城市,坚定执行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任务。另外,我国还派出多名干部深入新疆开展工作,最终顺利平定了事态。

那么,那些怀揣着幻想逃往苏联的6万余名中国人,后来又怎样了呢?这些人乘坐大巴进入苏联后,原以为能过上吃饱穿暖的幸福生活,却不知自己已踏入了另一个魔窟。目的达成的苏联很快就暴露出真实嘴脸,一改之前的和善态度,直接将这群人当成了奴隶使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中国边民,有的被拉到西伯利亚搬砖垦荒,有的则被送到工厂和农田干体力活。他们非但没能得到梦想中的房子和土地,甚至连温饱也解决不了,更不必说成为真正的“苏联人”。而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这些人更是一夜间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民,处境举步维艰。

直到这一刻,这群外逃边民心中的“苏联梦”才彻底破碎,认清了现实。而彼时由于中美宣布建交的缘故,中苏之间僵持几十年的关系也得到缓和,这不禁让那些人看到了希望。他们想要故技重施逃回中国,可一群数典忘祖、背信弃义的叛徒,我国怎会再放任其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当这4万多名华人试图从边境线回到中国时,我国的边防军毫不留情的将他们拦了下来。在中国最艰苦的时刻,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听信苏联挑拨,毫不犹豫的抛弃了祖国。如今看到国家强大了又想回来享福,当年又为何要放弃中国人的身份,选择“认苏作父”呢?

#文章首发挑战赛#

参考资料

【1】知乎《伊塔事件逃跑的人过的怎么样?》;
【2】腾讯网《1962年“伊塔事件”》;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疆“伊塔事件”》;
【4】知乎《30年河东30年河西!伊塔事件的亲历者:当年多潇洒如今就有多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