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文共1388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还好他有视频有流量,要是普通人这样做,真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

5月17日,#市监局回应连云港海鲜市场事件#冲上热搜。据报道,博主“狂飙兄弟”5月16日发布的视频显示,其在连云港海鲜蔬菜直销市场的秤上进行测试,发现500克砝码显示称重为630克,秤上标识的单价1到单价3“可随意操控重量”。

视频显示,该博主称,在市场一摊位买了爬爬虾,“一斤65,少了我半斤,大概30块钱”。博主向摊位老板质问,摊位老板则连声回复“不要问我”,并动手去抢博主手中的爬爬虾,抢过来后迅速将爬爬虾摔到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摊位老板转身去搬秤,博主质问“你要把秤拿到哪里去”“你是不是想销毁证据”。一番争执中,市场内不少人围了上来。之后博主找到市场管理方工作人员。

然而,在处理过程中,市场管理方人员指着镜头说“你把这个视频给我删了,删了以后我帮你处理”,还出现多人抢夺手机的行为,“你不删了,我今天不会帮你处理的”。据视频描述,博主的其中一部手机被抢走,对方还想抢走另一部手机,博主快速离开了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博主“狂飙兄弟”此前已发布多条消费话题相关的视频,例如餐具收费、假牛肉干、海鲜缺斤少两等。

白鹿新闻报道显示,5月17日早,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应称:现在正在处理,处理结果肯定会公布。

另据大河报,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海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当地的公安部门已经介入处理此事,涉事商贩已经被市场主办方清理出场。

不少网友评论称,“还好他有视频有流量,要是普通人这样做,真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手机多少钱,这算抢劫吧”。还有人评论称,“高启强路过都得掉身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网此前报道显示,现实生活中,想必不少消费者都遭遇过“缺斤少两”现象:比如买几个苹果,回家一称发现重量变少了,有时候甚至能少好几斤。

在这种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中,作案工具被称为“鬼秤”——一种被无良商家做过手脚、称重显示大于商品实际重量且可以随意调节的电子秤。近期,新华社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鬼秤”频现市场,还形成了一条改装、销售的地下产业链。

据报道,“鬼秤”往往是改装者用正规秤改装后再销售。被动了手脚的秤,使用特定密码便可开启作弊模式,按几个键就能一秒钟恢复到标准秤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鬼秤”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几年,时常有媒体调查、网友反映,相关部门也积极开展执法行动,但“鬼秤”仍然不时出现。新华网评论表示,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违法乱象,需要相关部门持续加大监管打击力度,彻查非法改装生意。同时作为消费者,也要多一点警惕,多一点“锱铢必较”。

评论称,面对缺斤少两、金额不大的情况,有的消费者常常抱着自认倒霉、不了了之的态度。有的消费者即使去找商家理论,对方也往往以“误差在所难免”等理由搪塞过去,想维权,又觉得划不来,“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消费者对“鬼秤”不斤斤计较,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损失不大,但对于整个消费群体和市场环境而言,带来的却是恶性循环。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见钱眼开,铤而走险赚取黑心钱,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信誉和秩序。

违法行为、不正之风不能被惯着。让“鬼秤”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方能让消费市场的公平正义惠及每一个人。

编辑丨汪乃馨 北京商报综合白鹿视频、大河报、南方都市报、新华网、冷暖新闻、网友评论

图片丨抖音@狂飙兄弟 视频截图、新华社App截图、新浪微博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