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记得小时候上学,学中国古代史时,在讲述古代历史时的地图上,无论地名和山川都标注得非常简单,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的人们认知有限,所以,只能认知一些名山大川。但是,在南方大量空白的地图上,肯定会标注上九嶷山。九嶷山,又名九疑山,因为该山有峰九座,其山有溪九条,看起来都差不多,游人入山,常感到难以分辨,故名九疑。

九嶷山在中国百姓心中,就是一座神山,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是为零陵。从此以后,这里建有供后人凭吊祭祀的舜帝庙,成为全国的一大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年古郡零陵郡也得名于九嶷山,因为舜帝葬于此,建有陵墓,“零”字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是最大的数字,舜帝是帝王,其所葬身之处故为零陵。此外又有一种说法,就是舜帝驾崩以后,其妻子娥皇和女英千里寻夫,“斑竹一枝千滴泪”,零,涕零,就是掉眼泪的意思,于是后人就把舜帝陵改名为零陵。

所以,在远古时期,古代人就把舜帝陵所在地称之为零陵,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个地名。秦朝时在此设立了零陵县,县治在广西全州境内。古代的一个县常常比现在一个地级市的疆域还要大。全州过去一直属于湖南省,到明朝前期为了便于管理,才划给广西管辖。据说是为了方便那些学子们参加科举考试,毕竟翻山越岭来到当时的省会城市武昌太远了。汉武帝时在永州境内设置泉陵侯国,后又改名为泉陵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运城舜帝陵

到了汉文帝时开始设置零陵郡,郡治依然在广西全州境内。东汉建立以后,光武帝刘秀把零陵郡的郡治改到泉陵县,到了隋朝时又改泉陵县为零陵县。而今天位于广西境内的零陵县则一分为三,成了今天的全州、兴安和灌阳。零陵郡管辖面积最大的时候,曾经包括今天的永州、桂林、邵阳、衡阳、湘潭和娄底等地的全部和部分地区。零陵这个地名是现在全国各地依然在使用的三十六个古地名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嶷山

下面就把零陵县的历史渊源简单归纳如下,这样就能让大家弄清楚,看明白。

1、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隋开皇九年(589年)设立的零陵县,县治均在今广西区全州县咸水乡;县域范围包括今广西区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

2、隋开皇九年(589年)---1984年设立的零陵县,县治均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县域范围最大时包括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北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分石

争议一,古代的零陵县这个地名到底属于广西,还是湖南。争议二,零陵县到底是不是秦朝时就设立了。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里耶秦简和马王堆古墓出土的地图上没有标注零陵县。

现在,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有一个一直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就是舜帝为什么要南巡呢?大家都知道,舜帝过去长期生活在北方,为何到了晚年,不顾高龄和体弱多病,千里迢迢来到当时文明的边缘——苍梧古国所在地呢?现在一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舜帝像

其一,以德服人。据史料记载,古代湖南境内为三苗部落所在地,三苗部落不服从舜帝的领导,多次反叛,大禹请求讨伐,舜帝不同意。于是,舜帝南巡,不顾年迈来到千里之外的湖南,最终因为疾病和年龄太大的缘故而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运城舜帝庙

其二,千里探亲。据史料记载,舜帝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做象。像就是《史记》中那个总是想方设法陷害舜的人。但是,舜帝总是以德报怨,最终感动了对方。象后来改邪归正,与舜和睦相处。舜继位后,封象于有庳,即今天的湖南省道县北部,也有人认为在今天的蓝山县境内。所以,历史上舜帝到了宁远,宁远离道县或者蓝山县不远,所以,舜帝南巡是年纪大了,想见弟弟最后一面。古代在永州境内建有祭祀象的祠堂,后来,唐朝人觉得象是一个品行不好的人,于是,把它毁掉了。后来,又有人重建了祭祀象的祠堂,认为他知错能改,也是一个不错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南宁远县舜帝庙

三、千里出逃。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被发现,后代学者也比较认可这种说法。其依据很多,限于篇幅,仅举以下几个例子以供读者品味。

1、大禹之父鲧因为治水无功,被舜帝所杀。也有人说是被尧所杀,还有人认为是被舜帝流放到了羽山。总之,大禹之父最后都是死在羽山。不管是哪一种说法,舜帝都在其中有牵连,所以,大禹与舜帝有个人恩怨。

2、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则明确提出,舜帝为大禹所杀:“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见《韩非子·说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嶷山

3、禅让制是以礼以仁治国的典范,为后人津津乐道,然而《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却是:“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还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后稷就是弃,周人始祖,舜的亲信。也就是说,《竹书纪年》中并不存在禅让的说法,而是舜囚禁尧登上帝位。因此,舜帝禅让于大禹也是不现实的。其中,该书中还记载了大禹杀伯益的说法,而《史记》中伯益是善终,活了一百多岁。

4、三国时期,曹丕篡汉成功后,也曾高兴地说:古之禅让,今已知之矣!曹丕的意思是古代所谓的禅让制,都是虚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娥江边的舜帝陵

总之,舜帝南巡,来到了永州,最后长眠在永州,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来到这个偏远的地方,只有等到更多的文物出土以后,才能找到真实可靠的说法。毕竟,在中国历史上,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和多次毁书,如秦始皇时的“焚书坑儒”和清朝时间编纂《四库全书》时也毁掉了不少书籍,导致后人远离了历史的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