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民国初年,北京南城的牛街清真寺附近,开了一家卖酱牛肉的小店,名叫“杨记牛肉铺”。店主是一对四十来岁的夫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杨记牛肉铺”一开张,就吸引了众多的买主。各位都知道,这牛街是北京回族聚集的地方,对牛羊肉特别讲究。在这儿做买卖,那真是在鲁班爷前卖大斧,弄不好就得卷铺盖走人。可“杨记”卖的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特别地“烂乎”,就是入口即化,又有嚼头。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因为二斤生肉才能做成一斤熟肉,如果要达到“烂乎”的地步,那就得用二斤半的生肉才行。

这是其一。其二呢?就是“杨记”卖的酱牛肉,每斤只收三毛钱。没有什么赚头。其他那些没这么好吃又烂乎的牛肉,最少也要四毛钱。您说,他这买卖能不火吗?有人问他图啥,老杨就笑:“我们图的是个信誉,广种薄收嘛。”这话说得也在理。

“杨记”的生意火是火,可是他们每天只卖一百斤酱牛肉。多了不做。老杨说:“我们精力有限,多了,顾不过来,必然会影响质量。”

所以,“杨记”的肉,每天只能卖半天。

这天上午,老杨夫妇正忙得不可开交,突然有个人横在了老杨面前。老杨抬头一看,是个三十出头的汉子,膘肥体壮,像座黑铁塔。这人明显是插队进来的。他不顾众人的白眼,对老杨说:“给我来块尝尝!”

老杨摇摇头,说:“我这肉只卖不尝。”

“凭什么?”那人边说边抄起了一块牛肉,放在嘴里,然后咂吧咂吧嘴说:“不赖!来三斤!”

老杨为了赶快将这人打发走,就给他称了三斤。可是这黑铁塔拿了肉就开溜。

“哎,你还没给钱呢!”

“钱?”他龇龇牙:“我先赊着!”说罢,扭头走了。

第二天,第三天,这黑铁塔是天天来,天天要三斤牛肉,天天是不给钱。

老杨不干了,这天,他坚持让这无赖先把欠的钱还上,想再买肉,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肉。

黑铁塔说:“爷爷我在这北京四九城,吃饭从来不给钱。现在,看得起你,吃你点破牛肉怎么了?再说了,你这牛肉有什么好?是分量足,还是价钱低?”

老杨气得说:“我这肉好不好,街坊四邻自有评价,不用你说。再者说,可在北京城,像我这样的牛肉可以说是价钱最低的。”

“红嘴白牙,真能忽悠!爷爷我吃过这样的牛肉,就是比你这儿的便宜!”

老杨一听,坚决不信,脱口就说:“有比我这牛肉还便宜的,我卖一赔十!”

那黑铁塔乐了,说:“当真,你有何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