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投资领域,核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特殊存在。人们对核药的态度存在明显的分歧,看好者认为它是能为肿瘤患者续命的神药,具有巨大的临床价值和商业潜力;不看好者则认为核药应用门槛太高,不适合商业化推广。
伴随着这种观点的冲突,核药赛道在过去两年中一直保持着高热度。2024 年上半年,已有 6 家国内核药创新企业完成融资,在资金环境并不宽松的情况下,有限的弹药被集中投向核药,这显示了该行业的韧性和吸引力。
然而,传统的医药投资逻辑和叙事框架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核药。面对这个复杂程度极高的赛道,人们从各自的知识储备出发,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大家都还在探索和尝试。
核药的概念在国内随着 Pluvicto 的上市和畅销而逐渐升温。Pluvicto 是诺华旗下的治疗性核药,于 2022 年 3 月被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 PSMA 阳性 mCRPC(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成为全球首款靶向 PSMA 的放射性配体疗法。Pluvicto 的商业化势能惊人,在上市首年就实现了 2.7 亿美元销售额,2023 年销售额更是达到 9.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1%,距离成为重磅炸弹药物仅一步之遥。
Pluvicto 的成功引发了对核药领域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核药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由靶向配体、连接子和医用同位素组成。其中,医用同位素是 RDC 药物的活性成分,在体内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作用于肿瘤基质细胞,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经过长期临床试验,目前全球已有多种医用同位素在临床上应用,如 Lu-177、I-131、Y-90 等。这些同位素被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如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等。随着药物偶联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用小分子、抗体、多肽等作为靶向载体,将特定的医用同位素运送到肿瘤部位,实现可视化或杀伤肿瘤细胞。
在 Pluvicto 上市之前,国内核药项目的融资情况并不乐观。但在过去两年中,资本的涌入使得核药领域频频出现大额融资,先通医药、智核生物、核欣医药、新旭医药、辐联医药等核药创新企业成为明星项目。这些企业的融资轮次和金额都显示了投资机构对核药赛道的信心和重视。
同时,国内医疗机构也在不断开展核药治疗的临床试验,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一些患者通过核药治疗获得了显著的疗效,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核药在国内的发展。
然而,与热闹的投融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创新核药的临床试验并不算活跃。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内企业的核药项目数量不多,且多为分子功能显像的诊断用途,治疗性核药项目屈指可数。同时,国内核药行业将相对成熟的管线推向临床应用的节奏也相对较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核药的开发需要面对严格的监管和复杂的审批程序,这使得企业在取得合法资质和推进临床试验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其次,核药的原料医用同位素的供应和产能建设也是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反应堆辐照获得的医用同位素都依赖于进口,产业链稳定性不高。
此外,核药的研发和应用还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包括核药房的建设、运输和使用网络的建立等。这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而目前国内核药产业生态还不够成熟。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国内核药创新企业仍在不断努力。一些企业正在尝试构建内生产能,以提高核药的供应能力和稳定性。同时,也在加强与国内外药企的合作,共同推进核药的研发和应用。
总的来说,核药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资本的推动下,核药领域的热度将持续上升,但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核药的临床应用和商业化推广,仍需要企业和行业的共同努力。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核药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为核药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