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卓谦 刘国彬

责编|张晶

正文共3158个字,预计阅读需9分钟▼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典型案例,贵州省正安县人民法院安场人民法庭的经验做法入选其中。

安场法庭位于安场古镇之中,辖26个村(居)13.3万人,先后获得全国法院系统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人民法庭荣誉称号。近年来,安场法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持续强化“法官工作站点、一站式线上解纷平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三项措施,向纠纷源头发力,做深做实做细指导人民调解,助推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正安法院院长冉贤平介绍,安场法庭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宗旨,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延伸“司法触角”,积极回应新时代基层人民群众对人民法庭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需求,着力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服务水平。

做实法官工作站点,打通指导调解“地面通道”

2020年6月,为参与瑞濠街道办和正安经开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和保障正安经开区企业健康发展,让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群众和正安经开区的企业也能享受“家门口”的司法服务,安场法庭在瑞濠移民安置点成立了瑞濠法官工作站,从法庭抽派一个办案单元常驻瑞濠法官工作站实质化开展工作。

在充分发挥巡回立案、审判、法治宣传等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工作站聚焦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积极主动作为,依托党委领导,加强部门联动、多方参与,坚持 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为搬迁群众和园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打造“无讼社区”“无讼乡村”“无讼企业”。

为了最大化发挥法官工作站的职能效应,安场法庭将诉讼辅导、信息查询、预约办理、协助立案等诉讼服务纳入站点职能,诉讼事项可以直接在法官工作站全程办理,实现诉讼服务零距离。同时,立足民生热点,把庭审开到一线,通过在法官工作站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判、就地释明的方式,使社区巡回审判成为释法明理的生动“法治公开课”。

工作站还针对安置点各小区反映的子女抚养、老人赡养、家庭关系、邻里纠纷等普遍性、突出性问题进行梳理,开展“法官一月一讲坛”活动,由法庭3名员额法官轮流到工作站上法治课,现场接受群众咨询,现场调解纠纷,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法治宣传服务。同时充分运用微视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选取体现公序良俗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多管齐下,切实做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安场法庭负责人彭春贤介绍,目前,安场法庭已陆续在瑞溪镇、三江河畔设立法官工作站,选派办案人员定期到工作站常态化开展指导乡镇人民调解工作,并在26个村(居)设立法官工作点,明确一名干警为“法治副村长”,负责联系指导村(居)人民调解工作。

此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安场法庭制定了《关于加强法官工作站建设的工作措施》,织牢法庭、未设法庭乡镇、村(居)三级联调网络,解决指导调解触角不深的问题,并在法官工作站点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庭审、参与诉前调解等,让人民调解员熟练掌握调解工作流程、方法技巧、文书制作等技能,切实提升人民调解员调处矛盾纠纷的业务能力和水平。2019年以来,安场法庭已指导辖区人民调委会工作120余次,培训人民调解员170余人次,人民调解组织调处纠纷1450余件。

建好线上解纷平台,架起指导调解“空中桥梁”

为了解决指导调解效率不高的问题,安场法庭制定了《安场人民法庭“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畅通诉调对接平台,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诉源治理大格局,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构建“政法委员+综治办、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居)”的“1+5”多元解纷格局,邀请辖区相关单位及组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展开一对一指导培训。

今年2月,村民冯某敏驾驶二轮踏板车搭载其儿子吴某途经同村村民黎某家时,吴某被路边一只未拴绳的狗咬伤了左脚踝。周边的村民告诉冯某敏狗是黎某养的,冯某敏随即联系黎某到场,黎某当场表示让冯某敏带吴某先行治疗,费用由其承担,后冯某敏带吴某注射狂犬疫苗。治疗完毕后,冯某敏找到黎某协商医药费赔偿事宜,黎某此时却称吴某并不是被自己养的狗咬伤,而是被流浪狗咬伤,并拒绝赔偿相关费用。最终,因双方分歧较大,派出所查看监控无果后,冯某敏诉至法院,请求黎某承担赔偿责任,同时申请调取黎某家门口监控视频。

受理该案后,安场法庭干警认为该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吴某所受损害是否系黎某豢养犬只所致,而冯某敏申请调取的监控视频是本案的关键证据。考虑到原、被告双方系同村村民,为平息双方之间矛盾,促进邻里和睦,安场法庭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该案委托给安场镇官井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处理,并将本案争议焦点一并告知官井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请求安场派出所协助调取监控视频。

官井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收案后,立即召集双方就事发经过进行调查。最终,在调解员的多番调解劝导下,双方达成和解。

彭春贤表示,这一案件是安场法庭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分流给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迅速调处成功的案件,从委托到成功化解,用时不到1天。

“一方面,法庭在委托调解时,一并告知了该案争议焦点,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本案指明了方向,促使该案迅速调处成功,同时也提升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纠纷调处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安场法庭主动协调辖区派出所参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过程,协助调查案件事实,为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高效调解提供了助力。”彭春贤说。

为了更好地提升调解质效,安场法庭还以乡镇为单元,建立以法官、政法委员、综治办主任、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村(居)主任等调解骨干为主的多元解纷微信工作群,全天候提供点对点线上解纷答询,并针对婚姻家事、相邻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务合同等常见多发纠纷进行类型化指导,对调解程序、调解内容、文书制作等重点问题进行实时提示,确保调解过程规范高效合法。

截至目前,安场法庭借助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已吸纳29家人民调解组织和31名人民调解员入驻,并通过平台和微信群在线分流案件1472件,其中调解成功1017件,司法确认138件。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插上指导调解“腾飞翅膀”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制定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对引导基层群众有序参与村、社区事务,加强村、社区治理,遵守公序良俗,起到积极作用。

2022年初,正安县委出台《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发挥法院系统在民事纠纷化解中的积极作用,正安县人民法院补充了《人民法院指导村规民约实施方案》,并组建课题组就村规民约开展专题调研,推进村(居)自治显成效,从源头上预防纠纷发生,为矛盾纠纷在村(居)就地化解提供支撑。

安场法庭严格执行上述两个方案,积极推动辖区村(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解决指导调解依据单一的问题。成立“两约”制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正安县法院党组班子联系法庭责任,实行员额法官一对一包保村(居),从实体和程序上指导修订和完善“两约”。

除此之外,安场法庭建议将违规操办酒席、收取高额彩礼、低俗婚闹、不赡养老人、人居环境脏乱差等基层治理突出问题纳入“两约”规范内容,推进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目前,已实现辖区26个村(居)“两约”全覆盖,依托“两约”打造“无讼村(居)”4个。

为了确保调解实效,安场法庭将推动“两约”执行情况纳入法庭干警年终绩效考核,作为参与诉源治理业绩予以考量,严格兑现奖惩制度。支持基层调解组织依据“两约”调处矛盾纠纷,对调解达成协议的依法予以司法确认,用司法力量保障“两约”实施,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前端。截至目前,村(居)“两委”已运用“两约”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