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村电单车禁停首日早高峰,记者再次实地探访:村内车流量明显减少,街巷安静;村外,由于上班一族取电单车的时间相对集中,集中停车区道路通行出现短时拥挤。在电单车临时停放点,工作人员们6时到位,协助居民群众快速寻找车辆。

截至16日0时,全村超过5500辆电单车已移至村外停放区域;16日全天投放共享单车约700台。三元里村工作人员通过10条专属服务热线,及时回应居民的各类诉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广泛搜集辖内居民、商户、村外围商户意见,并及时研判,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相关管理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忘记车牌号?工作人员排列组合快速找到

16日0时起,三元里村内共416辆没有按时移到村外停放的电单车,被工作人员统一清运至万里汽配广场、月历城等临时存放点,并对所有车牌号、停放位置等信息登记造册,形成数据表。对无牌车辆,工作人员则在车座上贴上白纸,写明移出前的地址,方便车主寻找。

清晨6时,多位工作人员来到临时停放点,协助居民群众快速找车。在汽配城临时存放点,居民汤小姐着急地致电服务热线,称她新买的烟灰色电动车被移走前放在三元里大街某巷,但她忘了具体车牌号,只记得中间几个数字,来到汽配城存放点却怎么都找不到。工作人员根据汤小姐提供几个数字信息,尝试排列组合出几组数字,再对照临时存放点车辆登记表逐一对照,两三分钟就在某汽车空调门店附近找到了汤小姐的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内车流量明显减少,街巷安静

记者走在三元里村抗英大街、群英大街,不少家长骑着电动自行车送孩子上学,甚至有家长直接把“幼儿接送通行证”挂在脖子上,方便查验。不时可看见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燃气配送人员骑着电单车开工。

“今天方便多了,洗得很爽!以前到处都是车,冲洗麻烦还得很小心,很多小巷子保洁车进不去,没办法冲洗。”上午9时30分左右,韦师傅正在抗英大街一角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他告诉记者,以往冲洗地面困难重重,今天街面整洁多了,清洗的面积也增加了不少。

相比平日,村内车流量明显减少,内街小巷更是干净、安静,出来散步、遛娃的居民群众也时不时走到马路中间。“之前带孩子上街,都比较小心,现在走路安全多了。”刘阿姨抱着小孙子说,“电单车不让进来了,感觉街道也干净了。”

居民陈先生则表示,“上班就不方便了,我每天都要进村好几次,走来走去,电单车停车、找车浪费很多时间。如果遇到晚上加班,只能停到更远的地方。”

午餐时分,记者走进几家餐厅,店家均反映“生意较以往有所下降,希望只是暂时现象。”12时30分左右,记者在某内巷深处看到,往日拥挤的巷子变得安静又空旷,除三三两两的行人外,偶有外卖小哥骑着车在巷子里穿梭。但同样空的还有巷子里的档口,“我们主要做熟客生意,有堂食也有线上点餐,线上是我们自己配送,这样成本低一些。”一家餐饮店老板说,因为电动自行车不能进村,加上店铺开在巷子深处,很多人嫌麻烦就不来了。

“我们在这里做了十几年了,好多熟客的,去年刚翻新了门店。”另一家白天经营快餐、晚上开消夜档的餐饮店老板坦言,为了安全出台措施很有必要,但也希望相关部门能为村里的店铺想想办法。

呼吁加强村外停放管理

“住了那么久,真没想到村里有那么多电单车,围着村子一圈都是。”站在古庙附近牌坊外的人行天桥上,一位村民惊讶道。三元里村电单车新规实行首日,在村外的集中停车点,由于“上班族”取车时间相对集中,集中停车区道路通行出现短时拥挤,来往行人小心翼翼避免与电单车擦碰。

“有些车主图方便,把车随便停在黄线外,离我店铺很近,警报声频繁响起,很刺耳,我也担心安全问题。”牌坊附近的商铺店主表达了担心。三元里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天都会安排工作人员到集中停放点进行整治,把乱停放的电动车摆放整齐。

中午时分,记者沿着三元里村外围走访看到,一排排电动自行车停放在黄色停车区域。在靠近村子主要入口附近,不少电动自行车随意摆放在非停车区域的空地上。“今天是第一天,可能很多人还没适应,早上七点多开档时门口全是车,都没地方下脚。”一家店铺老板告诉记者,自己非常理解也很支持新规定,“现在车子数量太多了,管理也难,希望后续加强管理、规范停车秩序。”

文/汤南 夏强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