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开启全网维权,创作不易,请勿抄袭,谢谢!)

有一句老话,叫做“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有儿,后半辈子就有依靠;无儿,老了以后无依无靠,人前人后抬不起头。

于是,老一辈人普遍重男孩,哪怕计划生育管得严,也要想尽一切办法生一个儿子出来。

事实上,生了儿子的人,真的能笑到最后吗?

我想用身边的故事说明,

有儿子的人,不一定笑;有女儿的人,不一定哭。真正防老的,是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个儿子,母亲生病瘫痪在床,临死前只能躺在马路上

最近,闺蜜生了一个儿子。

她愁眉苦脸地说,我只想生女孩,现在倒好,后半辈子有苦吃了。

她讲了她爷爷奶奶的故事。

这一对老夫妻有4个儿子,3个在老家,只有三儿,也就是闺蜜的爸爸,在大城市里开店做生意,不常回去,每个月给老人们一点生活费。

按理说,即便三儿没法照顾他们,身边还有3个儿子,养老完全没问题。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两个老人70多岁时全身都是病,一个眼瞎了,一个关节痛,都是要人24小时看护的那种。

3个儿子推来推去,没一个人肯把老人接到自己家。多亏两老身上还有点积蓄,再加上三儿给的钱,在老家雇了一个保姆。

刚开始,保姆还能应付。但到了后期,问题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保姆趁老人们不注意,偷走了一万多块钱。因为没有证据,无法追究;后来,两个老人病得都只能卧床,保姆端屎端尿,夜里要起床无数次,累得辞职不干了。

没了保姆,照顾老人的问题又落到了儿子们的头上。

碍于面子,三个儿子确实轮流来照顾,一个月轮一次,接两老到家里。但几个儿媳妇埋怨不断,大声咒骂怎么还不死,而且掐着点儿,尽快把老人送走。

有一次,原本轮到四儿家,但当时正值五一,四儿一家出去旅游了,没去接两老,大儿大儿媳就把老人丢到四儿家的马路上,走了。

老人看着走远的大儿,禁闭双门的四儿家,哭天喊地,求过路人买一瓶农药寻死……

生了这么多儿子,最终却落了这么一个下场,凄惨又可悲。

儿子不孝,养儿防老就是一句空话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不把钱借给儿子,他负气搬走,再也不管父母了

再讲讲我家的故事。

我父母确实特别疼我哥,从小舍不得让他干一点儿活,连做饭扫地,都没让他干过一次。

倒是比他小七岁的我们(我和我姐是双胞胎),从小就洗衣做饭,下地干活,什么都做。

那个时候,我就觉得父母很偏心。但我也是心里埋怨一下,敢怒不敢言。

估计他们也觉得,女儿嫁出去的人,老了靠不住,只有儿子,才能照顾他们。

没成想,希望落空了。

嫂子早就公开说了,将来不会管我妈的死活,至于我爸,那要看他的表现。

怎么表现呢?

虽然她没明说,但大家都知道,让我爸拿钱给他们。她以为这些年,我爸常年在外打工,肯定存了不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我爸经常出事,挣来的辛苦钱用来治疗,所剩无几。

去年10月份,我爸妈摆酒席,收了3万的礼金,除掉酒席花销,还剩2万左右。

于是,我哥就打起了这钱的主意。

酒席刚摆完,他就找到我爸,说想借一万去买车。

我爸拒绝了。

我哥立马变了脸,从老家搬走了。我妈半路上堵住他,问:“你就这么走了,以后不管我们两老了?”

我哥说:“爸说了,以后不用我管你们了……”

就在前天,他把家里网交电费的事也给了我。一句话,父母的养老问题,他再也不插手了。

养儿如此,父母又有何法。

儿子孝顺,老了或许可以指望一下;儿子不孝,趁早谋其他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却跟女儿游山玩水

我也见过全是女儿的人家,老人们的生活好多了。

比如我有个高中同学,3个女儿,没有儿子。夫妻俩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于是搬到了城里,凑钱买了地皮,盖了房子。

几年后,城市扩建,他们房子所在的地方变成了繁华街道,一下子增值100万,一、二层还可以当门面房出租。

如今,两老跟着三个女儿游山玩水,平时带带外孙,不要太潇洒。

关于老两口的养老,三个女儿早就商量好了,每人轮流一年,要是父母病得只能卧床,那两个大女儿每人每月出3000块,让第三个女儿全权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头来,

没儿子的家庭,活得最舒适。

所以我认为,生儿子是一时风光,若不孝,一世悲哀。

只要自己心态好,活得通透,不在乎村人的眼光,生女儿的人,未必老无所依。

当然,儿女们长大后,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生存压力也不小,有时候有心也无力。

所以,真正的防老,是自己。

从现在起,自己存住钱,养好身体,调整好心态,为将来年老色衰时存住一份保障。

共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