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培训:2024年石英及硅材料精细加工技术与装备高级研修班将于6月20-21日在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举行,报名请关注V信公众号“粉体技术网”,欢迎石英矿、石英石、石英砂、石英粉、硅微粉等硅材料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参加。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是我国著名的“水晶之都”,也是全国闻名的硅材料产业基地。截至2022年,全县硅产业企业超600家,规模以上企业102家,汇聚了全国85%的石英材料企业,硅产品加工业产值超160亿元。

如今,东海县的硅产业发展形成了不同区域主攻不同技术方向的产业集聚态势:高新区重点打造光伏产业集群和电子级高纯硅微粉产业集群;开发区重点打造石英新材料产业集群;乡镇工业集中区分别形成了熔融石英、石英玻璃管、照明灯具等特色石英产业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横跨70多年的“资源驱动”产业强县之路

上世纪50年代,东海县发现了大量优质的水晶与石英资源,之后迅速组建成立了地方国营水晶矿和水晶厂,专门从事水晶开采、收购、加工,是全县最早的石英加工工矿企业。1958年,两企业合并设立国营东海105矿,以石英原矿的选矿、初级加工为主。背靠优质的自然资源,东海县走出了一条由资源驱动产业发展的强县之路,培养了大量手工艺匠人,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与高超的技艺驰名中外,东海县中国水晶之乡的名号正式打响。但当时的水晶产业多数还停留在矿石出口与水晶手工艺品的物理加工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八十年代,东海并不满足于石英简单加工,试图探寻更大规模市场,成立国营石英制品总厂,率先从英国知名公司引进连熔炉装备,并不断对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契合本土石英原料特性来制造石英玻璃管,迈出了由水晶产业到硅产业转型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一批从事石英拉管行业的乡镇企业开始在东海兴起,构建了以石英砂、压电石英晶体、硅微粉、石英管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格局,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十五”时期,伴随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壮大,东海硅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诞生了太平洋石英、福东石英、宏伟石英等一批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县域支柱产业地位与作用逐渐显现,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2023年底,东海县高纯石英砂国内市场占有率85%以上,石英玻璃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95%以上,高端硅基粉体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

二、石英矿90%以上依赖进口,产业发展仍在继续

东海县的水晶资源虽然优质且丰富,但可供开采的部分不足总储量的十分之一。由于技术的限制,截至目前东海地表已很难再开采出石英矿石,全县硅产业所需的矿石90%以上依赖进口,高端产品背靠资源发展的优势难以为继,但东海县各企业的发展之路并未因此停滞不前。

长期以来,国内高纯石英砂市场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2009年,太平洋石英率先突破高纯石英砂提纯技术难题,成为全球掌握光伏单晶坩埚内层高纯砂量产技术的三家企业之一,成功实现高纯石英砂产业化,并推动东海涌现出神汇硅材料、海力源等一批高纯石英砂生产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洋石英2023年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1.84亿元,同比增长258.46%,成为国内石英行业龙头。弘扬石英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2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成为国内稀土掺杂功能石英玻璃领先企业;晶海洋“H代新型多晶硅片技术研发”等28个项目获评“中国好技术”;太平洋“半导体及光通讯用超纯石英砂产业化”等6个获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智疆航空自主研发的石英陶瓷型芯被用于航空发动机空心叶片制造等尖端领域……。

截至2023年底,东海县高纯石英砂年产量50多万吨,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八成以上。在当地太平洋石英、海力源石英等龙头公司的带领下,东海县逐步确立以高纯石英砂为主导产品的产业发展方式,未来仍将持续促进提纯技术的攻关发展。

2017年,东海县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成,并联合南大、南工大、辽工大等高校,建成高纯稀土、石英玻璃器件成型、硅化石墨、3D打印陶瓷4家实验室,正式确立了东海县硅产业“整合创新资源、以创新驱动产业进步”的发展方针。聚集了太平洋石英、弘扬石英、晶海洋半导体等,4家国家专精特新企业、7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东海县,用企业的自主创新逐渐取代了资源依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政府助力,解决酸洗难题

在东海县硅产业如火如荼的创新发展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东海县政府在资金、土地、政策、人才招引、配套设施等方面全面着力,力求最大程度地给县内硅产业企业降低发展负担,健全发展环境。

推动原料供给“绿色化”。为解决石英企业原料供应和环保达标等问题,东海投资新建石英砂深加工集中区,运用全流程绿色循环工艺,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实现绿色化、无害化生产。

推动能源供给“集约化”。一方面积极协调徐圩新区石化企业建设氢气充装站,确保存量企业和新上项目用气充足供应;另一方面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招引建设“公共能源绿岛”项目,实现石英玻璃制品生产企业能源集中供给、废污集中处理、应急处置设施全覆盖,提升产业本质安全水平,压降企业运营成本。

四、聚焦“补链强链”,打造硅产业“六大链条”

当前,伴随光伏、集成电路、航天军工等产业蓬勃发展,硅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材料,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新机遇、新形势下,东海县立足硅产业特色优势,全力打造高纯石英砂、石英玻璃、高纯晶体硅、硅基粉体、硅基陶瓷、硅基复合材料等6条规模化集聚、链条化延伸、高端绿色化发展的重点产业链。

(1)打造高纯石英砂产业链。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纯石英砂产业基地,加快形成全球高纯石英砂产业新地标。发挥东海企业在高纯石英生产领域的领先优势,抓住市场机遇,迅速扩大产能规模,做大高纯石英砂产业规模,到2025年产值达80亿元。按照“原料多样化、装备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工艺绿色化、安全本质化”的原则,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全球范围内优质石英矿勘采、并购,加大石英提纯技术的研发,加快工艺技术更新迭代,逐步扩大石英资源可利用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打造石英玻璃产业链。以打造全国石英玻璃产业新高地为目标,规划建设石英玻璃加工产业园,着力做大做强石英玻璃及精深加工产业,提高玻璃石英制品和电光源等产品生产规模,到2025年产值达130亿元。不断延伸发展集成电路、晶硅光伏、光电通信、特种光源、石油化工、航天军工等领域高端石英玻璃制品。研发耐辐射、耐高温特种石英玻璃及稀土掺杂功能石英玻璃器件。延伸发展合成石英,研发集成电路光掩膜石英玻璃基板、光学透镜、光纤放大器、石英陀螺仪、光栅滤波器等高端石英玻璃器件。

(3)打造高纯晶体硅产业链。以晶硅光伏等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支撑,着力打造晶硅光伏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光伏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招引并整合硅料、铸锭(拉晶)、切片、电池片、组件、发电应用等资源,着力提升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壮大产业规模,到2025年产值达150亿元。延伸发展光伏玻璃、EVA胶膜、光伏背板、支架等配套产品,壮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东海光伏产业链结构。前瞻布局研发集成电路晶圆生长用电子级多晶硅料、第三代集成电路SiC单晶衬底材料,力争在硅基半导体材料领域取得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打造硅基陶瓷产业链。扩大硅基陶瓷生产规模,延伸后道产业链,扩大高性能石英陶瓷、碳化硅陶瓷等在民用及航天军工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产业自主化、国际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产值达40亿元。前瞻布局5G通信基站微波介质陶瓷,燃气轮机陶瓷部件、纤维增强型石英陶瓷天线罩、航天飞行器和火箭发动机高性能精密陶瓷部件。

(5)打造硅基粉体产业链。加快粉体装备更新改造,推广应用先进制备工艺,促进产业绿色发展。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产业协同,提高硅基粉体生产规模。到2025年产值达40亿元。扩大高性能硅基粉体在集成电路先进封装、高端覆铜板、5G通信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重点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装低辐射、高流动性球形硅微粉,进一步拓展硅微粉在CCL覆铜板、涂料、橡胶、日化等行业应用。前瞻布局纳米硅基粉体领域,研发高纯超细硅基粉体制备工艺技术,满足高性能功能陶瓷、结构陶瓷、高精度抛光等领域需求。

(6)打造硅基复合材料及其他产业链。抢抓新一代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快发展机遇,提高硅基复合材料生产规模,延伸后道产业链,扩大高性能硅基复合材料在民用及航天军工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到2025年产值达60亿元。紧盯国内万亿级锂电池产业发展机遇,重点发展硅碳负极材料、锂电池隔膜勃姆石涂层材料等。紧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晶圆CMP硅抛光液等关键配套材料。重点引进和培育硅碳负极材料、隔膜涂层材料、碳硅复合纤维、二氧化硅气凝胶等高性能先进硅基复合材料生产企业。

整体来看,东海县构建了国内以石英为主、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硅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型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东海县硅产业上游石英砂、石英玻璃、硅微粉等材料产业门类齐全,技能专利、熟练工等硬实力要素配置完备,为该县进行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发展中游产品制造,追求更高产品附加值的行动方针打下了坚实的执行基础。东海县将会在未来积极补链强链,扩张产业边界,深化产业合作,向国际一流水平的硅材料制造基地、世界石英加工中心的目标地位发起冲锋。

资料来源:东海发布、南京卓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