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10厘米,你想加在身上哪里呢?

结果是

无论男女,绝大部分都选择了身高!

只能说身材高挑是所有人的梦想!

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

“低人一等”

现在无论求职还是求偶,

“择高而入”

的现象时有发生,

社会对于身高的要求也在潜移默化的提升。

相信很多家长也深有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内分泌学组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生长迟缓大约有3%的发生率,全国有高达700万左右4-15岁的矮身材儿童。

由于身材矮小,长期坐在班级第一排,大部分儿童都有过被嘲笑、欺负的经历,这些孩子很容易产生自闭、抑郁、厌学、社交退缩等心理行为异常;

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所以现在大部分的家长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视。

家长重视肯定是好事,但是方法不科学的话可能情况更糟糕,胡雪萍主任为我们整理了家长在管理孩子身高时容易遇到的一些误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默默等待

孩子早长晚长都一样,反正早晚要长,抱着等等看的心态,谁知这一等就错过了时机导致孩子一辈子要“低人一头”。

乱补营养

害怕孩子长不高,每天给孩子吃大量的增高药、营养品、钙片等。

结果就是白白花了钱,却把孩子吃成了一个机能紊乱的小胖子,从而导致骨骼线提前愈合,提前抵达最终身高,比同龄人少了几年的生长时间。

不当运动

听说运动能促进生长,于是变着花样的让孩子运动,总是在不适合的年纪选了不适合的运动,最终却耽误了孩子的生长黄金期,收效甚微。

睡眠时间

小孩子都贪玩,看到大人们都还没睡总想再玩会,如果家长放任不管的话,可能会导致错过了生长激素分泌的最佳时机。

这些坑你踩了吗?

生长发育不要凭感觉,要讲科学。

很多家长其实对孩子的身高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凭感觉或者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来判断高了还是矮了。这种做法很容易耽误了孩子的生长发育。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或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

下列情况属于矮小症高风险性:

①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厘米/年

②3岁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

③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

千万不要靠家长自己的感觉来为判断孩子的情况,那样很容易掉进前文说的那些坑里,钱浪费了都是小事,最关键的是耽误了或错过了孩子最佳的生长时机,导致遗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