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钰)5月15日恰逢“国际家庭日”,在首都师范大学朝阳金盏学校(简称“金盏学校”),北京市朝阳区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实验基地成立,来自朝阳区15个学区的50多所学校将共同探索构建朝阳特色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

为积极推进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今年年初,教育部认定北京市朝阳区等97个县(市、区)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朝阳区着力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据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陈先豹介绍,北京市朝阳区将构建家庭教育新格局,通过强化全员培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同时,朝阳区还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着力解决看护子女难题。

校家社协同育人如何打破壁垒,形成合力?作为活动承办方,金盏学校在多年的探索中找到了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有效运行的机制。比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量,由学校牵头联结所在乡、社区、周边学校及非公企业,共同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盟,广泛动员学生、家长、区域百姓共同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盏学校“银发导师团”的老教师给家长答疑解惑(学校供图)

据金盏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李欣介绍,学校组建了“银发导师团”和“金盏花香”心理指导员两支重要的队伍。一方面,面向金盏地区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凝聚协同育人共识;另一方面,通过菜单式和个性化定制服务,对学生、家长开展一对一指导。同时,学校还深入挖掘家长和社会的优秀资源,助力学校课程建设。比如,学校与北京市朝阳区第一少儿业余体校联合,培养了一批优秀足球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盏学校足球社团表演(学校供图)

校家社协同育人离不开政府的统筹和支持。在金盏学校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中,朝阳区金盏乡政府发挥着关键的支持作用。比如,在乡党群服务中心为德育名师工作室挂牌,多次围绕红色基因、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劳动教育等内容进行宣讲等。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党委副书记曹义认为,作为区域党建共建联盟的一员,乡党委、乡政府和学校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进一步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环境,共同筑起守护未成年人的坚实防线。

作者: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