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和学生聊起了QS的公正性的问题,我的回答是QS就没有公正性。当然,QS这种榜单,毕竟出自英国,对英联邦系统的学校都是排名加持阶段的。比如英港澳三个地区的学校,咔咔上大分。

但QS这个榜单了,对欧陆以及北美系列的学校,基本是严打状态。说起QS排名,美国留学生真的都是泪,内心的os是:wtf,什么野榜。

嘲讽归嘲讽,但美国留子们,如果不能留在当地就业,准备回国的话,就业依旧要被人家用QS去参考排名,躲不过。美国留学生于qs排名来说,后妈养的都不算,属于捡来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说提起QS排名,美国留学生都是泪了?

No.1 美国自己的US.NEWS排名停了

原本美国留学的学生,基本不太用搭理QS的,毕竟自身系统有运营US.NEWS排名,四个世界大学榜单,在国内的公信力度就qs和US.NEWS权重最大,占比最高。

但是,去年US.NEWS排名已经不排了,现在四大排名变成三个,今年还会不会排,一点准信都没有。美国留学生感觉心态崩了啊,自家榜单是玩哪一出?你看看人家英区留子,世界榜单占两个,除了被QS亲亲抱抱举高高,还有泰晤士排名打辅助继续拉扯英国和澳洲高校上大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的是哭晕在厕所啊,美国大学只能靠不靠谱的QS排名给论资排辈了。能有好吗?但无解啊,国内就业就看这个。你说你学校好,学生质量强,学的东西扎实,人家hr有了解不深的。国内对于进大厂,考公之流也是排名优先。你就很无语,人麻了。

No.2 QS排名玩赖的,搞敌对

QS排名有自己的商业生态位,大本营在英国,然后扶持英联邦成员学校,收割东南亚学校上分,然后实现创收。偶尔战略布局,像22年布局港新学校,23年布局澳洲学校,效果多是拉满的,学校生源创收不断。纷纷加大了对QS的续费。

QS的盈利模式其实挺多方向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能抬升你学校整体排名的方法是给榜单买咨询服务,买了qs的咨询服务后,人家就会委派一堆专家小组给你进行可以优化上分的地方,他们会告诉学校哪些指标可以咔咔上大分,哪些指标不要乱动。费用嘛,4-10w英镑起步。根据你要优化的数据去调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美的学校自然是不鸟qs的,不存在支付这个费用的。qs也无所谓北美市场,人家都懒得在北美做推广。一是推不动,毕竟被压制。二是北美生源对这种榜单没有依赖性。

所以在调整分数的时候,qs往往对美校下死手。你看新增的可持续排名,还有个雇主评价者两指标,你点进去看具体分分数。什么WashU学术声望38,雇主声望10.4,什么Rice学术声望38,雇主声望22,就没一个高过50的,就很离谱。

美国留学生们如果耐心去翻下对标,会发现,是真滴闹心啊。不带这么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东南亚不一样啊,这个榜单简直的这些新指标都是妥妥的80+,甚至雇主声望快满分的。还有澳洲的学校也一样,都是在这些分数上实现了暴涨。所以澳洲的排名25年大概率还是很猛的,东南亚其他学校就看他们是否优化哪些指标了。

No.3 QS战略布局其他市场越多,美校越会被拉低评分

话说QS每年都要扩大自己的市场,要寻找自己业务的增量的。对他们来说,韭菜是换着割的。而且榜单运营很久,商业化体系比较成熟,市场对这个榜单的依赖性很大,所以话语权很重。有些学校清高都没用,被迫入局。有的学校本身就是投其所好,本身就要打榜,毕竟没有排名,生源指数型下降,你看今年的谢大不就是吗,往年在前百,即使吊车尾,问题都不大,硕士预科都直接提前收满。你看今年,正课都没招满,硕士预科依旧可以申请。你说你是学校管理层和董事,要不要把市场推广的费用放在qs上?

但问题是,QS这个榜单,对于英校,港校,坡校以及澳校都是友好的,今年25fall的榜单大概率会去戳下新西兰的市场。提高下这个新市场的份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学校都排名上去了,谁负责排名掉下去了?只能是美国学校了。美国学校霸榜前百学校这么多,有的是操作空间。藤校的那些庞然大物动不了,30以后的学校还不是随便拿捏。所以,美国高校每年都在qs榜单上默默掉分,默默承担了所有。

真的心疼美国留子门三秒。

总了个结:QS榜单这个事,我们理解了他的运营规则后,大家该让自己的学校努力,就让他们努力下去。毕竟比起你自己努力,学校努力更容易上大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美国留子门,作为英区留学博主,我承认你们学校很强,留学生个人实力也很猛,战斗力的确拉满。但如果你回国,还得顺势而为。毕竟你压不过大势。万一USNEWS今年依旧撂挑子了。咋就是说,打不过就加入吧,英区欢迎你。强化下英区的整体学生质量多好。卷不过的就让他们去澳洲发光发热。

比起被qs硬控好几秒,还不如直接加入,咱一起把英区做大做强,你看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