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较于同类邮文,驿路邮缘的篇幅确实过长;

然鹅,柯汝以为:唯有一定的篇幅,方可对国家名片蕴含的丰富内涵有些许解读,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邮文。

为此,柯汝花了相当的时间、精力收集资料撰写本系列文章。

在收集资料撰写的过程中,柯汝每每沉浸其中,似乎也得到些许艺术文化之滋养……

但愿柯汝所撰写的这些拙文能让邮友们对国家名片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有所了解……

柯汝将逐一发布已经撰写完毕的中国传统文化邮文,以飨读者。

欢迎邮友们关注、雅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寒酷暑,历来被认为是对生命挑战的恶劣天气。

因此盛开于酷暑的夏荷、怒放于严寒的冬梅,自古以来,都被赋予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而被国人所赞美讴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之特质而被文人墨客所钟爱、被佛教所尊崇,在十大名花中,最具宗教信仰之色彩的,非荷花莫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诸位与柯汝一道解读超凡脱俗、仙气飘飘的花中仙子——荷花。

一、荷之习性

荷花,又名莲花。

还有诸多诗意、曼妙的别称:

芙蕖、水芝、泽芝、水华、水芙蓉、玉环、净友、君子花、水宫仙子、碧波仙子……

其别称之多为花卉中之少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开于炎炎夏季,

亭亭玉立,千姿百态;

莲叶田田,菡萏清丽;

香远益清、沁人心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超凡脱俗,故而称为仙子——花中仙子。

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是印度、泰国和越南的国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荷之秘密:

1、荷叶特有的自洁功能,使其“出污泥而不染”。

2、“荷”被称为植物的“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类之一。

与水杉、银杏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种子——莲子,

是一种长寿、可耐极端高温的种子、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寿命最长的生命形式。

4、独特的生命形式:

开花的同时,其果实已具备,这种花果同具的独特性,让人油然产生对生命无比敬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中国文化之荷

生如夏花之绚烂。

莲花以其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占据国人心中重要位置。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心神相系,魂萦梦牵,或挥毫泼墨,或浅吟高歌,从而留下了浩如烟海、灿若星河的咏荷诗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荷之特性与中国文化契合:

1、积极入世却不为世俗所染。

虽置身淤泥之地,却清者自清于酷烈之境。与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积极入世,却仍能保持自己之高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内涵相吻合。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不可亵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荷”与“和”“合”同音。

和,和谐、和美;合,合作、配合;

民间《和合二仙》图画,便是一仙执荷,另一仙捧盒,取和谐合作之意。

“以和为贵” “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和合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

当代倡导和谐社会,荷被赋予丰富的时代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莲从花、根、果实都被赋予了男女情爱、子孙繁衍的象征意义;

被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视家庭、子息延绵的儒家理念的国人所喜欢,从而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就不足为奇。

(1)莲谐音廉,青莲与清廉谐音,一瓶青莲,一品清廉,以莲之高洁寓意为官清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果实——莲子,生长于莲蓬之中,一子一隔,

与我国多子多福、兄弟有序的观念极为吻合。

莲子也被赋予多子的含义。

莲子,同音连子,早生贵子、连生贵子。

同音“怜子”(怜,怜爱;“子”,你),有爱你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根为"藕" -----泥中玉。

藕与“偶”谐音,藕断而丝连。

“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

藕断丝连,比喻关系虽断、已经分手,仍然情丝犹连、情意未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一蒂二花——并蒂莲,是花中珍品,集荷之精华于一身。

其生长的几率是十万分之一,是极少出现的植物双胞胎,目前还不能复制、遗传。以像男女好合、夫妻恩爱。

自古以来,人们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佛教之圣花--莲

(一)宗教为何常以花卉作为教义阐述的载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概言之:

花卉,比人类的文明拥有更为悠久的历史;花卉是自然的产物,与亘古不变的日月星辰一样,代表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冥冥之中万物所应遵循的规律;不同花卉所具有的不同特性,诠释了不同的美与生命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教视人世间为滚滚红尘。

人生在浊尘的世界,犹如莲生在污泥之中,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

此观念之最恰当的诠释非超凡脱俗、“出污泥而不染”之莲花莫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

“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

《从四十二章经》:

“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均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菩萨等佛均出自尘世而达到洁净不染之崇高境界。

柯汝以为:佛们弟子称和尚,尚和(荷)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邮票上的荷

1980年8月4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恰逢中国民俗 “荷花生日”, 邮电部发行了T54 “荷花”邮票,全套4枚。

分别展示了食用莲中的“白莲”和观赏莲中的“碧绛雪”、“佛座莲”、“娇容三变”三种名品的形象,

另有小型张一枚,票名为“新荷凌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特点:

1、发行之日选在“荷花生日”,寓意深远。

2、被评为1980年最佳邮票,被市场和广大集邮爱好者公认为筋票。

3、原画由著名花鸟工笔画家俞致贞及其丈夫画家刘力上先生共同创作。

从原画的夫妻同心到设计,所取得的美之效果,体现了和美合作之和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荷花邮票图稿构思巧妙,意境悠远;

选用了佛座莲、碧绛雪和娇容三变配以极富生命力的的荷叶,集花、叶二者之优点,呈现荷之亭亭玉立、清新脱俗、婀娜多姿,别具一格,显示了高超的工笔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设色方面,

根据荷花随不同气候的色彩变化加以夸张呈现。

用殊砂染花,石青、石绿涂叶,以工笔雕青嵌绿、金碧重剥的方法追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赏析:

1、第一枚“白莲”,面值8分,。

“白莲”是白色荷花的泛称,花朵硕大颜色纯白,素洁, 淡雅, 清新, 更能体现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画欣赏)

2、第二枚是“碧绛雪”, 面值8分。

粉白色的花瓣上镶嵌着绛紫色的边饰,花名与风姿相得益彰,绚丽多姿,美丽大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第三枚是“佛座莲”,面值8分,

图案是在阳光照耀下的佛座莲形象。

佛座莲属于重瓣花型的荷花品种,花型呈蝶状,花瓣达150余片之多。

佛座之莲,莲如佛座,佛若荷花,荷花因此被佛教视为“圣花”,

寓意着崇高、圣洁、平安、吉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画欣赏)

4、第四枚是“娇容三变”,面值70分。

“娇容三变”是形色俱佳荷花珍贵品种之一。

初开时呈淡粉红色,盛开时粉白色,继而又变成白色,尤如少女含羞的娇容,故得名娇容三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小型张票名为“新荷凌波”,面值1元。

画面以绿色为主基调,绿色的荷叶占据了画面主要空间,但荷叶仍然只是起陪衬、扶助作用。只是衬托荷花之艳丽。红花仍需绿叶扶。

使用工笔淡彩,描绘出了初放、待放的粉红色荷花烟波出浴之姿。

淡雅清新的画面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表现淋漓尽致,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详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小编有感而发:天然与后天之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刚出清水的荷花,自然清新、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

此句是对荷花清丽脱俗之自然美赞誉。也是对天然纯美的讴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纯美自然、天生尤物,浑然天成,上天垂怜。

不过,很多人混淆了“自然美”概念,误以为:自然的,就是美的。

其实,并非天然的,就是美的。有的天生就有缺陷,何来之美;再者,并非自然的,就都是美的,比如地震、海啸等都来自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对于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尊重、喜爱之心。

也就不难理解,宗教选择的诠释教义的大多是美的花。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天生的容颜,但可以通过博览群书后天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然,也可以不负现代科技,在保持原有、不面貌全非的情况下,适当美化。

无可厚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化、修饰自己(包括外表的,更多的是内在的),

是对生命的尊重,是自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愿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是美的世界、花的海洋!

作者:柯汝

本文为驿路邮缘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简介

柯汝,历史专业本科(史学学士)、法律本科、民商法研究生毕业。

自幼酷爱集邮,历经风雨痴心不改。

多年潜心学习文化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将偶得付诸邮票研究,以独到之视角解读邮票所蕴含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