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我每个月工资也不少,为啥就是存不下来钱呢?有没有可能,是你消费观的问题呢?

就像一个博主说的,一份盖浇饭16块,喝了杯奶茶就23块,水啥时候比饭贵了?

但是呢,喝奶茶的时候真的没觉得贵!确实,我们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掉进了“消费陷阱”。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那杯23块钱的奶茶,虽然能带给你短暂的愉悦,但仔细一算,两杯奶茶的钱都能买一箱牛奶,够喝一个月了!是不是感觉有些不值?

再比如说咱们平时吃的面包,随随便便两个面包都十几块,多油多糖的,相比之下,两个馒头才1块钱,都是面做的,但是普遍人就觉得面包好吃不贵。

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确实,这样看,觉得奶茶也不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日子不敢细算,这样钱不就省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洗衣液和洗衣凝珠,我更喜欢用洗衣粉,觉得它实惠,洗的更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它吃了还会发胖[捂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的不知道为啥那个那么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的同时,是不是觉得冲击力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就是这样不知不觉的花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也觉得贵,一个梨都快一斤了,算了,不吃了

我昨天买个小吊瓜17块,明明去年是十块钱六个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什么?没见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一点要38,真的不便宜呀,猪肉才12块钱一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哈,真的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应季的水果就是贵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自己去市场买划算呀,比这个多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点贵,很久不买了,去年的时候三块多一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实小,还不如吃一个馒头加一盘儿菜,10块钱妥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扎心了,哪有300一天呀[捂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这说的我都心动了,我也去试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好我不爱吃,看吧,省不少[灵光一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真的划算呀,一样可以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十几,二十几都不觉得贵,回来一想,真不便宜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啊,消费观念真的很重要!如果你想存钱,买东西的时候就先想一下值不值,学会理性消费,精打细算才能存下钱来!

当然啦,偶尔也要犒劳一下自己,喝杯奶茶也是可以的。关键是要掌握好度,不要让消费成为负担哦!

知识普及

什么是消费主义?为什么容易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主义慢慢在我们生活中扎下了根,伴随着各种购物节与不理性消费事件的出现,消费主义这个词对我们也逐渐变得不再神秘,正值双11刚过,我们就来聊聊消费主义。

1、什么是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社会大多数人的多数行为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

消费主义是通过创造一个鼓励消费的社会环境,引导消费者用更短周期消费更多商品的一种现象。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物资的生产速度超过了普通人正常生活所需,资本家为了更高的利润就需要庞大的消费市场,可是光靠富人无法消费那么多商品,处于被剥削状态下的普通工人既没闲钱又没时间,所以资本家向普通劳动者提供了更高的工资与周末休息来创造消费环境,又通过引导外部环境,例如广告宣传、输出价值观、提供贷款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更多的消费。

那么它有哪些影响呢?从好的方面看,消费为劳动赋予了价值,商品也改善了劳动者的生活条件;消费的活力同时反哺生产与销售,创造了更多的社会岗位。

而另一方面,资本对消费进行的过度宣传导致人们开始对事物进行物化,从以前关注内在,赞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转变成了以金钱为砝码的衡量标准;同时现在又有大量低门槛高利率的贷款渠道,鼓励人们进行过度消费,物质欲望越来越难以满足,超前的消费习惯养成后每月入不敷出,陷入恶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为什么容易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首先,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大量广告、活动引导我们进行过度消费,一旦越过了边界,就掉入了陷阱。双十一从最初的持续一天发展到现在的半个月,加上其他各类兄弟消费节,并且天天面临各类消费广告轰炸,消费主义早就入侵了我们的生活。原本日常耐用品一次买一个季度的量,结果现在商家一促销,消费者一冲动,就买了一年的量,更气人的是,过了促销期一看,价钱还是那个价,只有自己被当韭菜噶了,当下宣扬的消费并没有边界之分,仿佛只要花了钱就是对的。

其次,消费塑造了个人形象。现在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人的穿戴与外观形成第一印象,使用最新款智能设备的人就成为了科技达人,穿上限量版球鞋就成了专业发烧友,也分不清是兴趣造就的生活方式,还是攀比心理或是虚荣作怪,打肿脸充胖子,若是后者,潮水褪去,终会知道谁在裸泳。

最后,消费本身成为了一种目的。为了出行方便而购车,为了学习而买书,消费应当是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但现在出现了报复性消费,打工人拿到工资后为了犒劳自己的辛苦劳动直接买买买,结果生活又得靠借贷维持,每月主动负债,属实是报复了自己。钱花了,却换回一堆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物质上浪费了,心里还是空荡荡的,消费应当服务于生活而不能像这样做劳动成果的小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如何避免踏入消费主义陷阱

第一,我们需要建立对消费的正确认知。它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的价值取决于我们从消费中得到的东西:买了车,就获得了方便出行的能力;买了书,就有了了解新知识的机会。不应该将消费时感受到的轻松作为消费的价值,离开收银台后,感觉消失了,只有商品留下了,而商品只有使用才会产生价值。

第二,我们需要把握消费的程度。避免踏入消费主义陷阱并不意味着抵制消费,而是各得其宜,购物要适时、适量,每件商品都能够在生活中发挥价值,比如从事视觉设计工作的人就更适合拥有MAC,能够提升办公效果;普通人应该有几套得体的服装,避免遇到正式场合没衣服穿得尴尬,类似这样的消费行为能够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又比如适当买一些饰品、游戏之类能够供应情绪价值的商品,也可以从压力中解放一下自己。相反,借贷购买最新电子产品,只是为了娱乐、时尚外观或是炫耀,那就是十分浪费的,这样的消费就属实是没有必要的。

最后,要意识到单纯通过消费行为来获取正面的评价是不合适的。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消费习惯已经失控,但始终无法摆脱,就是不想放弃辛苦塑造的“人设”,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靠着外表“白嫖”,但没有内涵的伪装终究有露馅的一天。成事没有捷径,只有找到正确的目标,采取正确的方法不断努力,才能享受到最后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写在最后

消费主义一方面出于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需要,另一方面迎合了及时行乐的人性,希望大家都能摆脱消费主义的困扰,谨以此文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