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精华和核心要素是“笔法”,它代代相传,只要研究、运用通透,就能卓然成家甚至开宗立派。由于笔法太过重要,古人常把它给“神化”,说得玄之又玄,比如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说:“(笔法)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王羲之笔法由白云道人传授,王献之的笔法则是神鸟飞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事实上,笔法是一代代书家用笔技巧融合的产物,是千百年积累的成果。一些说法听上去很精妙,比如“船夫荡桨”“轿夫争路”“飞鸟出林”等,但对于初学者感悟笔法几乎起不到什么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史上有一位名家颇为务实,他详细说明了到底怎样练字、怎么学习用笔,此人就是孙过庭。他的《书谱》被誉为“划时代意义的书法巨著”,在此作中,他用“执使转用”四字道尽笔法奥秘:“执为长短浅深,使为纵横牵掣,转为钩环盘纤,用为点划向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俗来说,“执”是指执笔,“使”是指连笔,“转”指的是行笔的转折呼应,而“用”则是指点划结构安排。不过,关于“执”这个字,最近有人提出了异议,一位名叫周明华的书法家认为,《书谱》原文说“执为长短浅深”,但“执笔”与长短深浅有啥关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他提出,“执”指的不是“执笔”而是书写时的提按,轻提则浅,点画则短,给人以虚灵轻盈之感;重按则深,点画就长,笔画往往饱满有力。“执”一直被大家误解为“执笔”,而且误解了上千年,它实际上指的是上下提按的用笔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用笔,董其昌在《论书帖》中说:“余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这就是在强调提按,董其昌认为写时提按顿挫应顺势而为,要疾徐有度,笔画要有节奏感,写得慢时笔画要有灵动,写得急时又能刹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使转用,以“执”为先,执笔得法则八法具,不得法则八法废。那么,如何在笔画中运用得当呢?清人笪重光在清笪重光在《书筏》中说:“笔之执使在横划,字之立体在竖划,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结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丝牵,骨肉之调匀在饱满,趣之呈露在勾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重不同笔画之间的区别,通过力道变化来营造不同的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