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李治登基

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虽他临死前玩命替李治铺路,都不惜自毁形象,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李勣贬出了京都。但如今的李治,却如纯洁的小白兔一样,只知道抱着舅舅长孙无忌大哭。

长孙无忌被李治哭烦了,扶着李治双肩,道:“太子——不是,是皇上,你现在已经算是皇上大哥了,能不能先不哭呢,咱赶紧办正事!”

啥才是正事?李治依旧茫然。还是要由长孙无忌出面安排并进行协调。不久后大唐猛将程咬金就来了,统兵亲自护送着李治回了皇宫,准备将要进行的登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在此非常之时,皇宫内的一切安全事宜,皆由程咬金全权负责——这是李世民临死前的安排,有程咬金出土墓碑为证!

这同时也是为何,后来程咬金统兵征讨西突厥时,纵兵抢劫屠城,给大唐仁义之师抹黑,李治却仅仅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让他安全着陆,得以善终的关键原因。老程虽老糊涂了,以至于晚节不保,但当年的这次护主大功,李治却没有忘记。

当然还有一条就是,程咬金和李勣一样,都是瓦岗势力的重要人物,跟长孙无忌完全是两条道上的。而李治为了对付长孙无忌,就必须联合之。

此刻的李治,虽貌似人畜无害的小白兔,但笔者却感觉,装傻的成分占了一多半。老爸还活着时,就敢勾搭武则天,且还瞒住了李世民,这是小白兔能干出来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矛盾的由来

其实,在李世民临死前,给李治安排了“两个半”托孤大臣。一个是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一个是褚遂良,那半个便是李勣。只不过李世民生前,一直对瓦岗势力有些不放心,所以临死前还要特意考验一把李勣,把他贬出京师,观察其反应。

此刻,李勣经受住了考验,李治就依照李世民的叮嘱,把李勣调回了京师,升任“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也就是说,在李世民的这个布局中,倘若大唐是一辆车的话,那么李治则是坐在车内驾驶的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两个车轮。李勣惨了点,在后面推车跑,并还要保护这辆车免受攻击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是很好的安排,但问题是坐车的李治要能驾驭得住。在李治登基初期,他啥都懵,必须依靠惯性前进,这时就要强调“两个车轮”的重要和关键了。

但当李治熟悉了一切后,自然就要依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调整,哪料这时李治却突然发现:恐怖啊,我竟然控制不住这辆车轮。这就是李治跟长孙无忌、褚遂良之间的矛盾。

如“房遗爱案”爆发后,长孙无忌搞扩大化,把这事当成排除异己的抓手。为此还把李恪,在贞观年间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端了出来。当时李治就觉得事不对,哭着表示,能不能不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奈何长孙无忌反而以“为了你好”,把李恪给杀了。由此李恪这才在受刑前,悲愤大喊:“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李恪的生母,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但对于李唐来言,再牛的娘家人,也是庶出。而李世民虽把他列为太子人选,也无非是欣赏其才华。至于太子,谁都明白只能在嫡子间产生,所以对李治真正构成威胁的是李泰。

所以如今的李治,已经坐稳皇位,再杀李恪非但一点作用没有,反而还换来弑兄的恶名!显然李治,想要控制大唐这辆车,就只能更换车轮了,却还不能在高速运作中进行,否则必翻车。那么李治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腹黑的李治

需要一个“颠覆性事件”,先进行制动,这就是著名的“李治废后”事件。此刻的武则天,已经被李治从感业寺接出来了,虽有阻力却很小。也许对于长孙无忌等人来言,李治越沉迷美色,越不着调,或许会更好。

但突然间李治要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就不属于着调范畴了,而是太颠覆性!长孙无忌、褚遂良,几乎集中全部火力和精力,来阻止这件事发生。哪料李治却祭出最后一招,找到了最关键的人物李勣!

此刻李勣若挺李治,那么就可以制动,给李治创造出更换车轮的机会。若他挺长孙无忌,那李治的一切就白费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随着李勣一句:此乃万岁家事,何必征询别人意见?大唐这辆车终于从狂飙状态下,进入到了制动期。

随后便是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褚遂良被贬出京师,就剩下长孙无忌这一个车轮了,孤掌难鸣!

李治的势力,进入到爆炸期。如他启用程咬金和苏定方,攻伐西突厥。随着苏定方灭西突厥,长孙无忌这个车轮就等于报废!因为,不但朝中大臣纷纷站队在李治身后,大唐军队也等于被李治稳稳握在手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毕李治这一系列手腕,谁还相信他是“小白兔”,或“长不大的孩子” ,李治的手腕,丝毫不亚于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