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指导、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主办的重庆高新区深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改革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

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高新区深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改革十条措施(试行)》(简称“《十条措施》”)正式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已在全市范围推广。本次发布会主要介绍重庆高新区深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改革工作情况,解读《十条措施》相关内容。

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陈小龙、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规划科科长宋杨、重庆高新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土地开发部主管刘小燕出席发布会,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邓代兵主持。重庆新闻联播、重庆日报、上游新闻等多家媒体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雷键 摄

发布会上,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陈小龙介绍《十条措施》的相关情况。

《十条措施》是高新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一次主动探索及“小切口”改革。随着重庆高新区加速打造科创引领的“323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及“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的推进,总体来说辖区土壤污染潜在风险较低。

在这个基础上,重庆高新区探索推动土壤管理的创新改革,既能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也契合“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目前实际操作中,有些土地使用权人为规避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责任风险,采取相对保守的做法,实行改革后可以减环节、优流程,减少资金、人力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总的来说,本次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创新建立名录制度,精细实施分类管理。

针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无论地块类型、潜在风险,均按流程开展调查监测,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影响供地效率的问题,本次改革建立地块调查名录制度,分类实施管理。

对用途变更为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途的地块,在全国率先建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类管理名录,建立重点地块、一般地块、其他地块分类调查名录。其中重点地块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调查并编制调查报告,由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调查报告评审;一般地块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分别采样监测并编制调查报告,由业主单位自行组织专家评审;其他地块只需填写《土壤污染状况简易调查表》,不再组织专家评审。

第二个方面是着力简化管理流程,精准开展修复治理。

目前建设用地存在过度风险评估、过度修复治理的情况,修复方案变更程序复杂,土壤污染风险治理措施不够精准,影响城市开发进展。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改革简化管理,对污染情况清晰、关注污染物以风险筛选值作为修复目标值,以及地下水关注污染物超标但无饮用水功能、对人体健康无影响的地块,不再开展风险评估。

对污染情况清晰、关注污染物含量未超过相应规划用地类别管控值,且污染土壤方量小于1000立方米的地块不再编制修复方案和开展修复效果评估,只需整合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自主修复工作编制一本报告,且不再纳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第三个方面是弥补监管薄弱环节,守住土壤安全底线。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土壤环境管理仍有部分环节要求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在优化创新工作流程的同时,需加强薄弱环节监管。重庆高新区将闲置厂房等存量资产更新作为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途的地块纳入管理范围,明确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责任,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异常情况处置,切实筑牢土壤环境安全底线。

近5年来,重庆高新区共完成174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单个项目平均用时约50天,总调查费用高达近9000万元。按改革后的政策,70%以上的地块可识别为其他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报告编制时间分别减少60%、90%,节约调查费用80%以上。

重庆日报:《十条措施》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生态环境局局长陈小龙:《十条措施》自3月14日开始执行,主要适用于直管园区范围内规划用途调整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同时将实际用途改变为“一住两公”的存量工业厂房纳入了监管范围。

除此之外的其他建设用地,以及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原址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治理活动仍然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相关要求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陈小龙作回答。雷键 摄

重庆电视台第一眼新闻:改革后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的职能职责更加明晰,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后期如何协同加强监管呢?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规划科科长宋杨:《十条措施》出台后,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协同生态环境局做好监管服务工作,重点是用途调整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的,在调规前第一时间告知生态环境部门,并督促土地使用权人分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同时,认真核实地块位置、面积、调查范围等基本信息,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推动《十条措施》落地落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规划科科长宋杨作回答。雷键 摄

重庆发布:高新开发集团作为重庆高新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改革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能否举例说明?

高新开发集团土地开发部主管刘小燕:《十条措施》出台后,让我们一目了然明白了哪些地块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不再像以前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重庆高新区的营商环境。

以高新区K05单元05街区详细规划调整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为例,按照改革前做法,该项目需要开展调查的区域面积为约17000亩,总调查费用将高达近1000万元,至少需要2至3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调查全部工作;改革后,需要开展调查的区域面积缩减至约3000亩,费用降至约180万,调查时间也只需约1个月。同时,我们将严格落实《十条措施》的相关要求,特别是在后期土地挂牌出让、合同签订、开发建设过程中,将细化明确相关单位的管控责任,确保地块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现的土壤污染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高新开发集团土地开发部主管刘小燕作回答。雷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