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快报讯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熙春园茶叶有限公司(简称“熙春园”)的有机茶种植基地,一行行茶垄像绿色缎带点缀着群山。在熙春园牵头创建的昭平县移民家园茶产业示范区内,茶农在田间除草,工人在加工中心忙碌。

为了给安置点移民就近提供岗位,促进脱贫移民增收,昭平县粤桂办大力打造移民安置点的后续帮扶产业基地,2019年,支持熙春园进驻富罗镇移民安置小区扶贫车间。四年来,熙春园从23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发展成为3000多平方米现代化加工园区,从每年安置100人就业到提供稳定岗位超过5000个,带动3000多户农户参与茶叶产业,展示了粤桂协作扶贫车间的有力成果,为解决移民就业难题提供了有效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罗镇安置点移民和周边村寨村民在昭平县移民家园茶产业示范区基地工作。

茶企入驻车间安置移民有了工作

“十三五”脱贫攻坚阶段,广西昭平县规划建设了10个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富罗镇移民安置小区是其中之一,入驻时165户78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熙春园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技术开发于一体的品牌农业企业。

为了解决安置点移民的就业问题,昭平县粤桂办联系到熙春园。“当时公司种植了几百亩茶园,需要大量人工,而移民安置小区有充足的人工,所以我们和昭平县粤桂办一拍即合,就进驻了扶贫车间。”熙春园董事长李华说。

熙春园扶贫车间占地230平方米,投资50万元。公司成立初期,每年可为安置点100多名群众提供稳定就业机会,帮助他们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2022年以来,每年为超过10名脱贫劳动力提供固定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使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移民安置点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对公司发展本来就是一大利好。”李华对新快报记者说,扶贫车间相关政策还对脱贫户员工给予补贴,减轻了成本,有利于公司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平县熙春园茶叶有限公司在富罗村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先进茶叶生产线,推动茶叶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茶企不断壮大安置移民扩面增收

2023年,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熙春园牵头创建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昭平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助力熙春园创建示范区,昭平县粤桂办通过粤桂协作资金引进科技特派员帮助当地茶产业在选种、病虫防治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

在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熙春园已经建设有机茶叶种植基地500多亩,其中种植黄金茶1号、金牡丹和梅占等5个优良茶树新品种200亩,并于2023年通过有机认证。2023年下半年,公司投资1200万元,在富罗村投资建设占地6亩的农产品加工园区,高标准建设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产品展示中心,购置先进生产线,可生产红茶、绿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有机茶产品,可年加工干茶320吨,目前已全部投产。

目前示范区建有有机茶园、绿色茶园8600亩,其中流转土地1000多亩,带动两个村实现年增收5万元。昭平县粤桂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建成后,可带动移民安置点和周边村寨4000多户农户参与茶产业,并提供稳定岗位超过5000个,带动人均年增收超过1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平县粤桂办打造移民安置点的后续帮扶产业基地,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值得一提的还有,示范区建设了“农民田间学校”,以产业发展为中心,让包括安置点移民在内的当地群众掌握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能,培育了一批批“新农民”。示范区还利用基础设施配套优势,完善采摘体验区、休闲活动广场、生态停车场、步道、观光亭、卫生间、导览牌和宣传栏等休闲旅游设施,打造成为农民公园,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郭嘉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