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房村是洛南的西南门户,商州入洛南的第一村,邻近城区、交通便捷,红色底蕴深厚。去年以来,营房村充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厚植红色底蕴,提升山水价值,培育新兴业态,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热土现活力。营房村因1946年蓝洛支队在当地阎山战斗中驻扎而得名,被誉为“红色营房”,村内至今仍保留着闫山战斗旧址,流传着红色经典故事。近年来,村上抓住“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契机,立足山水生态禀赋,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在“红色家底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弘扬”上开展变革型实践,精心规划“十里长廊第一站”5大板块,让营房重新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吹响了“千万工程”示范建设的嘹亮号角。

山水增颜色。营房村聚焦环境卫生提升,全村改厕245个,实现户户全覆盖;沿胡河两岸3.5公里栽植苗木2200株,在242国道沿线迎坡面栽植连翘7万多株,成为沿线一道亮丽风景。建立生态环境整治常态化机制,围绕扫干净、摆整齐、树形象要求,坚持每周一、三、五全民清扫和二、四、六环卫员保洁,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让村后山更青、门前水更绿,彰显山水灵动之美,进一步把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

新业态促增收。营房村以十里长廊休闲度假区建设为抓手,采用“村集体经济领办+招资企业投资+村民自愿参与”模式,投资650万元,建成“亲水长廊、白杨乐园、飘香田园、农家客栈、红色足迹”游、娱、吃、住、学5大休闲板块,积极培育农旅融合业态。在沿河两岸,村民新建农家乐3家、民宿3家,修建凉亭摊点47个,“五一”假期游客火爆,5天接待游客8000多人次,综合旅游收入30万元,全年日平均接待游客800多人次,带动全村35户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制育新风。营房村建立红白喜事报备机制,群众过事必须向村“两委”会提前报备。建立过事提前介入机制,群众过事村“两委”会提前介入,村红白理事会全程指导监督。建立设宴请客定标机制,过事宴请不超过10桌,每桌宴席不超过160元,亲戚朋友随礼原则上不超过60元。建立“五美家庭”评选机制,秉承“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村党支部每季度开展“五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坚持实行“一约四会”“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设立“道德银行”“红黑榜”等,破除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4种陋习,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倡树文明乡风。(寇 鑫 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