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材料公司东华科技技术开发公司,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要是说到它的前身“淄博瀚森”,想必都有所耳闻。作为东华科技公司建企初期布局水泥市场的“桥头堡”,淄博瀚森曾一度成为增收创效的骨干单位。然而,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收紧,从2021年开始,淄博瀚森不得不寻找新赛道,靠什么活下去、如何活得更好,成为该公司面临的首要发展难题。

穷则思变,技术开发公司开始了转型发展的探索。他们在加强内部研发团队建设、拓展市场渠道、寻求战略合作等方面尝试过很多办法。然而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也处处碰壁,资金短缺、人才流失、技术瓶颈限制……种种困难使得该公司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未能取得预期成果,甚至一度陷入了困境。

“刚开始我们调研了很多项目,尝试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有起色,不得不靠外部资金和技术输入维持运营。”提起转型初期,该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窦金升道出了无奈,“全靠上面‘输血’活着”。

面对困境,技术开发公司并未放弃,而是继续寻找新的转型路径。他们组织骨干人员,经过深入分析和研究,认为必须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聚焦核心业务,这促使他们深度参与了东华科技公司“双碳”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由此找到了转型发展新的路径,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公司把握“双碳”战略发展机遇,依托东华科技公司“双碳”平台,积极开展碳减排的管理和碳资产的盘活业务。他们精心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搭建市级绿色工厂产品碳足迹数字化模型,实现了“碳服务”对外输出。“产品碳足迹数字化模型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为了促进企业绿色化程度不断提升,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掌握企业主要产品的碳含量。”技术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崔克克介绍道。据了解,他们已经完成了淄博市20余家公司的数字化建模,共有30余个产品交付,赚到了转型发展的“第一桶金”。此外,该公司还进军煤矿领域,与高庄煤业合作,聚焦“人效、能效、碳效”三大核心,提供多层次的培训服务,并为高庄煤业量身打造了一套全面的“零碳矿山”解决方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煤矿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双碳”业务,技术开发公司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上的工作也可圈可点。他们与周边单位合作,布设人员安全定位系统,截至目前已安装90余座基站、16400余个信标,可实现作业人员实时定位、电子围栏违禁区管理、巡检管理、一键紧急求救和应急管理等功能,预计创收超1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技术开发公司不仅在绿色化、智能化上开辟了新赛道,还“穿新鞋、走新路”,立足基础优势,研发特种材料,产品质量得到了各界认可。“下一步,我们将基于矿用特种材料,输出‘材料+数字化’的‘基本盘+增量盘’市场化经营体系,为完成全年经营指标提供扎实保障。”崔克克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