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争,民不聊生,曹操则应势而起。

在那个大争的时代,诸侯人人都想着自立,但手上没有两把刷子,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如愿的,即便短暂地站在了山顶,也会快会粉身碎骨。

最先崛起的董卓、袁术、袁绍等人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曹操作为有谋略的雄主,他自然不会像这些人一般没有见识,尤其是在对待汉朝皇帝的态度上,曹操就打出了自己的旗帜,既不废帝自立,也不杀帝他立,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挟天子这步棋有风险,尤其是像汉献帝这样并不打算窝窝囊囊过一辈子的皇帝,要想完全控制他,很难。

曹操可不是酒囊饭袋,他自然有手段来对付汉献帝。

随着曹操的权柄不断增大,汉献帝在他的手中也仅仅只是一个傀儡,这自然会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刘备便是这些诸侯中的代表人物。

说起来,刘备也是乱世中的一代豪杰,相比较曹操来说,他几乎是白手起家,而要说他成功的要素,自然是善于用人。

刘备自身的能力或许不高,但他所用的人却可圈可点,关羽张飞等武力值爆棚,诸葛亮庞统等智谋超群,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他们合力将蜀汉这颗星星之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在我们的印象中,诸葛亮是个近似妖孽的存在,他是智慧的化身,有未卜先知之能,甚至还能借来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这么一个人物在身边,着实能让人放心,但是当我们研究刘备生平的时候,便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备生平中很重要的大战中,我们根本看不到诸葛亮的身影。

那么刘备为何不喜欢带着诸葛亮出征?

曹操曾对诸葛亮作了2个字的评价,也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

话说曹操为了控制汉献帝,倒也舍得下本钱,将自己长大的女儿一个接着一个送给了汉献帝当妃子,以至于自己虽然有六七个女儿,但女婿就汉献帝一个。

即便如此,汉献帝也想着摆脱曹操的控制,甚至还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诛杀曹操的诏书,并且将其秘密传给了董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承觉得这事是个机会,一旦成功,将光宗耀祖,位极人臣,但高回报的背后意味着高风险,想要搏一把,就要铤而走险。

于是董承暗中联络了王子服、吴子兰和刘备等人准备谋杀曹操。

可是还没等着这些人行动起来,衣带诏事件便东窗事发了,董承等人尽皆被诛杀,刘备闻风而逃,与曹操正式撕破了脸。

曹操觉得被刘备耍了一番,很不是滋味,便带兵亲自讨伐刘备,刘备一路败北投奔刘表,屯兵于新野,刘备不甘心,积极联络当地豪杰,而就在这时,他从司马徽口中得知了诸葛亮的大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又经徐庶引荐,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随即以一篇《隆中对》完全征服了刘备,此举让关羽和张飞心里很不舒服,毕竟以前都是他们俩和刘备穿一条裤子,现在变成了诸葛亮和刘备穿一条裤子,着实让人难受。

但刘备可不管他们两人心中的不舒服,直接以一句话敲定了诸葛亮的核心地位,即: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刘备经历的两次大战

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之后,势力很快得到了扩充,这让刘备心中很满足,然后开始坚定不移跟着《隆中对》这一基本战略向前走。

在《隆中对》中,夺取益州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在建安十六年,一份大馅饼就落在了刘备的面前,法正奉益州牧的刘璋去荆州迎接刘备对抗张鲁,便趁机劝他夺取益州,刘备犹豫不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则为刘备分析了局势,下定了决心,于是便带着庞统率军进入益州,不过很快刘璋便发现了刘备是头喂不熟的白眼狼,两者彻底决裂。

这时候庞统再次为刘备谋划了上中下三计,刘备选择了比较保守的中计,结果在攻打雒城的时候,葬送了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