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约君说

夏天到了,

还有什么比高温更难熬?

几个月没见的蚊子,它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很多人都留意到,

被蚊子叮咬这件事,

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同人不同命”:

有人常常被咬得全身都是包,又大又痒,还容易留疤;

有人偶尔会被叮几个小包,过几个小时就消失了;

有人被蚊子叮咬后,迅速发高烧,剧烈头痛关节痛;

还有个别“天选之人”,即使光胳膊光腿到户外活动,依然能从蚊子堆中全身而退。

你是哪一种类型?

为什么会有上述差异?

怎样才能成为蚊子最讨厌的人?

有约君助你一臂之力!

攻略抢先看

  • 为什么你的蚊子包比别人的更大更痒?

  • 蚊子真的最爱O型血吗?最易被蚊子叮咬人群盘点——

  • 给蚊子包“掐十字”能止痒,原来不是“玄学”!

  • 驱蚊靠喷维生素B1、植物驱蚊……都不如这些方法靠谱!

蚊子包又大又痒?

与免疫系统、蚊子种类有关

你以为蚊子

只是简单“扎”了你一下?

蚊子可不讲“武德”!

它不仅吸了你的血,

还往里头“吐了口水”。

是的你没看错,

蚊子包会痒,

是因为你对蚊子的口水过敏了。

具体来说——

蚊子在吸血时,会向人体注入一些物质,如甲酸和抗凝血剂:

  • 甲酸可以溶解皮肤角质层,方便刺破皮肤;

  • 抗凝血剂则方便蚊子“畅饮”。

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试图清除这些异物,免疫细胞会释放一种叫作组胺的物质,形成皮肤丘疹,也就是“包”;同时还会引起神经末梢的兴奋,导致“痒”。

一般来说,

蚊子叮咬只会引起局部反应,

组胺会迅速被组胺酶灭活,

因此蚊子包大多在几小时内消失,

不留任何的瘢痕

不过,

不同的人对蚊子叮咬后的

免疫反应程度不一样,

如儿童、患有免疫系统疾病、

第一次接触到新蚊型的人,

反应相对更严重。

一旦免疫系统反应过度,

就可能会收获超大号的蚊子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友)

此外,不同种类的蚊子

在叮咬时还会注入不同的物质,

也会导致蚊子包的大小形态不一。

以三种常见蚊子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疟蚊(左)、伊蚊(右上)、库蚊(右下)

(图/中科院物理所)

一号嫌疑蚊:库蚊

特征:俗称家蚊,翅膀较大,体色多呈淡褐色,无白环或斑点。夜间活动,半夜吵得让你睡不着的就是它了。

蚊子包一般形状随机,边缘不清晰,质地较软,痒感消失较快,包也消退较快。

可恨指数:★★★

能传播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

二号嫌疑蚊:伊蚊

特征:身上布有白色斑纹,常在白天(尤其是下午)出没,飞得快。

蚊子包多呈半球形小疙瘩,面积比较小,边缘略不清晰,质地比较硬,很痒,消退较快。

可恨指数:★★★★

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主要生物媒介!在我国主要是白纹伊蚊。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登革热:

  • 突发高热

  • 三红征(面、颈、胸部发红)

  •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 皮疹

三号嫌疑蚊:疟

特征:又称按蚊,身体多呈灰色或灰褐色,翅有黑白花斑。

蚊子包多呈不规则状,面积较大,叮咬时有明显的刺痛感

可恨指数:★★★★

疟蚊是人类疟疾唯一传播媒介,有些种类是淋巴丝虫病以及少数虫媒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

下次打蚊子的时候,

不妨试着指认一下“真凶”。

如果发现身上出现了一大片硬硬的红疙瘩,还特别痒,甚至出现水疱、硬结,就要怀疑是丘疹性荨麻疹,又名虫咬性皮炎。

在广东,尤其要小心叮咬,也被叫做小黑蚊。蠓咬产生的包一两天内不会消退,除了痒还可能伴有灼烧感、出现水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臂被蠓咬的第 1、2、3 天(图/科普中国)

蚊子最爱O型血?NO!

其实这些人最易被叮

是时候打消O型血朋友们的顾虑了——蚊子咬人真的不看血型!

蚊子主要依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来侦测和定位目标。因此以下人群更可能成为“潜在受害对象”:

①二氧化碳排出量较多的人

肺活量大的人群,偏胖人群,新陈代谢相对活跃的孕妇、儿童、甲亢患者等。

②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

皮肤表面排出带气味的乳酸等成分,会吸引蚊子。

③穿深色、黑色衣服的人

蚊子具有趋暗的习性,倾向于叮咬穿黑色及其他深色衣服的人。此外,深色衣服的吸热能力较强,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④爱用化妆/护肤品的人

化妆品中普遍含有的硬脂酸,以及香水、护肤品和沐浴露中所含的一些花香味化学物质,都会增加对蚊子的吸引力。

抹口水、“掐十字”……

止痒招数大盘点

不幸被蚊子咬了个包,

痒得受不了怎么办?

为此,

民间自创了千奇百怪的止痒办法,

我们来逐一盘点是否可行。

①使劲挠

推荐程度:

解读:抓挠一时爽,但会加重免疫系统反应,产生更多组胺,加重瘙痒。如果抓破了皮肤,还可能会造成感染,容易留印、留疤

②涂抹口水

推荐程度:

解读:人的唾液中99%是水,剩下1%主要各类消化酶,不含有对抗组织胺的成分,无法缓解痒感(心理作用或许有一点)。

③掐“十字”“米字”

推荐程度:★☆

解读:不少网友用划痕来“封印”蚊子包,看似“玄学”,其实真的有点用——前提是皮肤没有破损。

这种做法能让一部分传递痒感的神经,转为传递痛感,从而减轻痒的感觉。但切勿反复掐,更不要掐破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友)

④肥皂水清洗

推荐程度:★☆

解读:肥皂水止痒的说法流传甚广,原理为“酸碱中和”,实际上蚊子唾液中引发过敏的成分没什么可中和的,但冲洗时的凉意和清洁感确实会让人好受一些。

⑤外用有清凉成分的东西

推荐程度:★★☆

解读: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等含有薄荷、冰片等清凉成分,这种“先凉后热”的刺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痒感,但眼周、鼻孔、口唇、伤口处禁用。

⑥冰敷

推荐程度:★★★

解读:能收缩血管,缓解肿胀,降低神经纤维的敏感性从而缓解瘙痒。每次隔毛巾冰敷10分钟左右,间隔10分钟再敷,3~4次即可。

⑦涂炉甘石洗剂

推荐程度:★★★★

解读:收敛、保护、止痒、缓解红肿。

如果使用以上基础方法无效,

或是红肿瘙痒严重,

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以下进阶法:

症状严重,局部形成大肿块:

在医生指导下点涂、薄涂法外用类固醇激素乳膏。

肿块多日未消或是起水疱:

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同时用3%的硼酸液冷湿敷,一天2-3次。

已经发生感染,如红肿、破溃:

涂抹百多邦软膏、红霉素软膏、金霉素眼膏等药物,预防严重感染。

如果溃烂严重,或伴发烧的情况(尤其是儿童),及时就医。

与蚊子“一决高下”

哪种驱蚊法最有效?

消灭蚊子是人类的一大心愿,然而,已经至少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年的蚊子,目前仍然是个难缠的对手。驱蚊方法这么多,到底哪些最实用?

首选物理驱蚊法

减少皮肤暴露。尤其是在野外时,尽量穿上长衣长裤,避免在没有防护的时候到水塘边、草地或树木茂盛的地方。

及时清除家中的积水。特别关注浴室、下水道、花盆底部和各种瓶罐,让蚊子无处滋生。

家里的纱窗要关好,睡觉的时候挂上蚊帐,平时用好电蚊拍。

化学防蚊有讲究

在购买化学驱蚊产品时,不管是驱蚊喷雾还是驱蚊液,可参考以下4种驱蚊成分。分别是:

  • 避蚊胺(DEET):

  • 派卡瑞丁(Picaridin)

  • 驱蚊酯(IR3535 / 伊默宁)

  • 柠檬桉叶油

要注意的是,家有婴幼儿最好优先考虑物理防蚊,2月龄以下最好别用化学成分驱蚊产品;3岁以下禁用柠檬桉叶油。

驱蚊方解读

喷洒维生素B1:不靠谱

研究表明,维生素B1并不会对蚊子产生影响,加之其分子结构非常不稳定,怕热且见光易分解,溶解在水里喷洒的做法本身就不可靠。

植物驱蚊:不靠谱

驱蚊草、夜来香等植物分泌的香叶醇、香茅醇等物质确实对昆虫有一定的趋避作用,但平时只靠放在室内自然散发,浓度远远不够。

超声波驱蚊器:不推荐

没有明确依据证实超声波能驱赶蚊子,部分产品噪音过大,还可能造成生理不适。

驱蚊手环、驱蚊贴:谨慎选择

建议消费者要留意其成分是否含有有效的驱蚊成分,“纯天然”“植物萃取”未必一定安全,按照规定,具备防蚊驱蚊功能产品都应按农药进行管理,可留意相关产品是否进行农药登记。

综合自免疫与健康科普、上海科技馆、中科院物理所、果壳、北京科学中心、健康中国

图片来源见图说

编辑/李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