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在南诏,能邂逅“良峰书室”,实属偶然。
之前,我并不晓得它,然而,就像前世有缘一样,冥冥之中,就遇到了!
南诏古城这地方,屋极古雅,举目皆是筒瓦,到处可见斯文清丽的门楣大字,如“浩然”、“秀蕤”等。众所周知,筒瓦多用于宫庙府第,仅从这点看,南诏古城就是一处讲究排场的地方。从诏安的考古遗址看,其实早在宋代,境内就有使用筒瓦的习惯。
如前述,能遇到“良峰书室”,或也算是一种必然。
刚看到它时,破破烂烂地,且门口挂满衣裳,差点就错过了。因为门口的红灯笼,多看了一眼,竟意外发现,门楣上依稀似有“書室”两字,走近一细看,果真是“良峯書室”。
良峰是一座有故事的小山,南诏古城的风水要地。书室能以良峰为名,显然不是普通读书人的居所。
屋主是一位穿着拖鞋与七分裤的瘦瘦的中年人,或许是刚刚小酌过,稍带着些酒气。他是热情的,祖宗曾经的腾达让他感到荣耀。他告诉我,他的祖宗是当官的,是漳浦帝师蔡新的妹夫(不知有没有听错),现古厝内的很多摆设与匾额,是他的长辈冒着风险偷偷保护下来的。从他的嘟哝声中,大抵听得出,他在抱怨曾经辉煌的老祖宗,并没有福荫到他。—— 古厝内部,堆满各种杂物,的确是一番破落已久的景象。
隐藏着古厝秘密的,主要是刚进大门时抬头可见的那一方进士匾额,“進士”两个大字的金漆宛在,其落款则为“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伯行為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會試中式第二十六名孫庭楷立”。根据匾额内容我们可以得悉,这座古厝为康熙年间诏安进士、浙江云和知县孙庭楷的宅邸,立匾者为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
经过天井,走上厅堂。可见,厅堂正中悬挂着“三德堂”的大匾额,极为显目。“三德”典故源自《孟子》,当指伯夷的“清”,伊尹的“任”,柳下惠的“和”。“三德堂”匾额下面,立着一张清代官员肖像,肖像主人或就是孙庭楷。肖像画后面还有不少漆金之字。经推敲如下:
安溪先生当指李光地,李光地推崇的漆金大字内容是乾隆撰写的《御制盛京赋》第一句。邹文清兄查阅1942年《诏安县志》地方志时,找到了徐鹏的资料,原来他是清末民国诏安人。“丙辰孟夏上浣六日”指丙辰孟夏(四月)初六,也就是1916年5月7日;“恩城”则指南诏古城。
关于孙庭楷与蔡新的关系。我感觉不太可能是妹夫,因为孙庭楷比蔡新年纪大很多。邹文清兄为此专门查阅了诏安县志。他指出,孙庭楷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中进士时,蔡新(1707—1799)才三岁。假设孙庭楷康熙三十五年(1696)中举时很年轻,如22岁,则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时已35岁。故孙至少大蔡30岁。以故,孙庭楷不可能是蔡新的妹夫。
屋主的说法显然是家族内部的口口相传,如果有一定依据的话,我认为,这位“妹夫”很可能是指蔡新的叔叔蔡世远。
理由一,蔡世远作为青年才俊,曾获得福建巡抚张伯行的青睐,被张伯行邀请去主持校订先儒著作。蔡世远与孙庭楷都与张伯行关系密切。理由二,蔡世远也是康熙四十八年的进士,与孙庭楷为同榜进士。蔡世远与孙庭楷是同乡,早就相识,且为同年进士,成为“妹夫”的可能性较大。
夜已深,得收笔了。
此间古厝,从门楣的“良峰书室”四字到张伯行立的“进士”匾额,到厅堂的“三德堂”匾额,到徐鹏书写的李光地语录(实为乾隆作品),一座富有理学气息的清代进士第呈现在我们面前。
建议诏安地方有关部门进一步调研后,把它列入文保范围!
作者简介:林鸿东,鹭客社创办人,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