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麦客 图 | 网络(侵删)

大家好,我是麦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2021年,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情况。

疫情期间,有两个行业毫无疑问处在浪尖之上: 一个是疫苗,一个是检测。

疫苗因为技术的超高要求,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能做,但是检测,其实是很成熟的一个行业,当时有很多的企业涌入检测相关的产品供应链。

行业里统一把这类产品叫做体外诊断产品(IVD),也就是那个封装得像PH试纸一样的检测盒,因为检测准确度高,使用快捷,成本还低,所以市场的应用早已非常成熟。

大家在疫情期间对这东西都有过接触,很多人用这个小盒做过自检,当时简直一盒难求。

我在A司时就被派到负责体外诊断产品制造的AB厂支持,AB当时生产的就是新冠检测盒,凭借着强大的品牌和市场积累,在国际市场上是主流产品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疫情当作一场战役,那么检测盒就是一个个侦察兵,而AB工厂就等同于这场战役后方的兵工厂了。

所以那时候,想到要去支持AB厂,好像有点要加入抗新冠的战役的意思,心里除了有一些激动外,还有一点点风萧萧易水寒的味道。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一定会经历饥荒,疫情,战争中的一种,如果你不仅经历了,还投身到与之战斗的过程中,这是否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荣光?

反正,被HR同事告知这一人事决策时,我没有太多顾虑,毅然接受了这个安排。

彼时对我来说,AB厂是什么样的生产形式,没有什么特别好奇的,让我发现新大陆的,其实是IVD这类生物技术产品的制造过程。

它和营养品制造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和逻辑。

大家可能好奇,当我们在检测盒里滴上人体样本后,最后借由窗口里的一两道杠,就能判断自己是否染上了相关的病毒,是怎么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这个盒子内部大有乾坤,那白色的吸收垫上预喷了一种生物药剂,人眼是看不见的,这个药剂包含了大量吸附纳米金粒子的生物微粒。

当人体样本流过垫纸的时候,微观世界发生着非常奇妙的生物反应,样本里的病毒会借由金粒子显色出来,形成一道杠或两道杠......大概只能讲到这了,因为已经进入知识盲区了哈。

在AB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曾和生物药剂制备车间的同事们一起,做纯度提升的项目,也曾和实验室同事们一起做样本检出度提升的项目。

项目同事会给我讲"抗原,抗体,特异度...."等这些和产品有关的名词,看着那一个个曾经只在医院的化验单上憋到过的陌生字眼,出现在你面前,还要你去研究时,那感觉,就像是被人强行推进了一个新世界,脑子和眼睛是有点不够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22年疫情正在全世界肆虐,AB工厂为了完成潮水般涌来的抗疫订单,开足了每一条产线的马力,而我也责无旁贷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每当在产线,看着那一条条小盒子从机器中流出,人的心情可以说是豪情满满的,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流向了哪里,但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奔向了这场战役的风暴地,为狙击这场世纪大流感,贡献了宝贵而重要的力量。

当然,到了那一年的财报季,A司的医疗板块营收指标创出了历史纪录,其他一众和疫情相关的行业,也纷纷矗立在了商业大潮的浪尖。

但是,作为处在这个行业里的一员,一名IVD公司的普通员工,除了切身目睹和体会,这场因疫情而上演的市场+行业大戏的惊心动魄外。

现在回头想想,作为凡人,作为个体,作为时代里的一粒微尘,经历了这场战役,无论你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情,战略性的决策,或琐碎的杂事。

无一例外,这一次,都是时代赋予你我的非凡角色,也是我们余生值得回顾的时刻,更是一笔无价的人生财富!

凡人微尘,即使不站在舞台中央,也不妨碍成为时代主角。

共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MK麦客 : 文字爱好者,自由撰稿人,20年外企老兵。8小时内用数字探索商业与管理,8小时外借文字感悟职场与人生。后外企时代,观外企聊职场,共同探索心灵与财富双重自由